汽車保險費改延至明年1月份 三大因素決定費率
記者近日從多名保險業內人士處獲悉,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正式開閘可能要到2015年1月,這比之前預計的今年10月開閘有所延后。
此前,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保監會)向各保險公司發布了《關于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征求行業意見。
根據該指導意見,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將采取先試點后全國鋪開的規劃。試點地區包括寧波、山東、陜西、重慶等6個地區。
“由于目前保險受政策因素影響,制定的費率相近,因此無法體現出市場上服務好、定價水平合理的保險公司,所以需要進行市場化改革。費率改革的方向應該在現有的‘從車’和‘從用’原則基礎上,添加‘從人原則’。”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告訴記者。
車險利潤低倒逼市場化改革
據記者了解,此次推進的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并非首次。
早在2001年的時候,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就已經從廣東省開始,到2003年的時候推廣到了全國。而在當時市場化下的各大保險公司為了爭奪市場,陷入到了惡性的價格競爭。
這場改革最終以失敗告終。保監會于2006年緊急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車輛保險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2006年第19號文),要求保險公司在銷售汽車保險產品時,價格最低不能超過7折。
8年過去了,在多名保險從業人員看來,如今重提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與當前商業車險競爭同質化,利潤過低不無關系。
多家保險公司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三大保險公司即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人保)、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太平洋產險)、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平安產險)分別占據了中國財險頭三名的位置。
記者查閱三大保險公司的上半年年報發現,中國人保財險和平安產險上半年綜合成本率均為94.4%。其中,中國人保的車險業務的承保利潤為3.7%。
而相關數據顯示,去年45家公布了車險保費險企的車險保費收入共計5577.8億元,賠付支出2663.8億元,承保利潤為-16.5億元。除去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平洋產險3家盈利的上市險企外,其余42家公布了車險承保利潤的險企,其車險業務虧損總額達63.5億元。
“按照目前保監會提供的基準費率銷售,車險的利潤已經微乎其微。”多家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外,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多家保險公司內部人士都表示由于“零整比”的原因,“高檔轎車”和“越野車”的賠付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各家保險公司。險企對出險率高和出險率低的車型采取統一的費率也頗有微詞。
“高檔車的保費的確沒有比中低端車高很多,但是由于‘零整比’的關系,高檔車的賠付額上會高很多。”前述太平洋產險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零整比”是指汽車所有零配件價格之和與其售價之比。中國保險行業協會4月發布的‘零整比’報告中,北京奔馳C級某車型系數高達1273%(這意味著更換這款車的全部零配件所花費用可以購買12輛新車),而系數最低的車輛“零整比”是271%,相差巨大。
中國人保財險內部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車險市場進行市場化改革非常有必要,因為行業目前產品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價格牌成為了爭奪市場的唯一的利器。
目前保監會推進市場化改革可能是基于目前市面上各大保險公司降低價格犧牲后期服務的現狀。汽車保險市場通過市場化改革,從而實現差異化的競爭。”
對于改革的原因,業界看法各自不同。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院長王穩則認為,國家推行費率市場化改革跟目前車險利潤微薄沒有太大的關系。目前汽車保險費率市場化的改革應該和國家總體的市場化體制改革聯系起來。”
“我國車險公司沒有跟上車險市場,沒有滿足車險市場的需求。”阿拉丁控股集團并購重組部副總經理湯旸對記者說,“這也是國家希望對車險改革的原因之一,希望各保險公司能夠推出滿足市場的車險產品,充分發揮我國車險市場優勢。”
車險保費將“因人”“因車”而異
事實上,地方監管部門已經開始試水商業車險費率化改革。
2010年1月,北京保險行業協會研究制定了《2011年度北京地區機動車商業保險費率浮動檔次升降方案》,提出了費率調整因子包括無賠償優待及上年理賠記錄等幾項因素。
同年6月,保監會下發通知正式授權深圳保監局開展商業車險定價機制改革試點,并出臺了《深圳地區機動車商業保險費率浮動方案》。內容包括了個人車輛費率系數,其中列明了“賠款記錄系數”等內容。
在兩地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應之后,2012年3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正式發布《機動車輛商業保險示范條款》。
而此次《指導意見》提出,將商業車險費率分為基準純風險保費、基準附加費用、費率調整系數三個部分計算,并要求保險行業協會按照大數法則,建立 商業車險損失數據的收集、測算、調整機制,動態發布商業車險基準純風險保費表。據介紹,這里面的基準純風險保費,將采取車型定價方式,引入車系系數,車型 不同車系系數就不同。
湯旸認為,費率市場化改革將分兩大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更加符合消費者權益的制度,明晰車險條款,改變“霸王條款”,從制度上確保消費者不花冤枉 錢,遇到問題有法可依;第二步是制定車險的行業條例,規范車險行業的從業公司及相關人員的從業素質;第三步是監督,更好的事后監管制度,能夠讓各保險公司 更好的去按照相關條例實施。
“目前會根據公司內部提供的車型出險和賠付情況,來管控車輛的投保,以確保整體的利潤。”平安產險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平安目前已經在考慮關于車型和駕駛員因素,比如‘三高車輛’的零整比問題,平安在投保初期就已經作出了相應的調整。”
“平安每年都會對每個車型的賠付率進行統計和歸類,A類車的賠付率在65%以下,B類車在65%到70%之間,以此類推。”前述平安產險內部人士補充道,“如果是賠付率過高的車型,公司就會考慮是否進行承保或者采取提高保費措施。”
太平洋產險內部人士也向記者描述了類似的情況。此外這兩年,太平洋產險銷售車險時也逐步開始跟汽車的出險率掛鉤,對出險率高的汽車,保費也會作出相應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保險公司都表示,以后制定費率將會著重考慮“人”的因素。
“保險公司費率的定價原則有三個:從車原則、從人原則、從用原則。”郝演蘇對記者說,‘從用原則’是表示保險公司根據汽車的用途制定合 理的費率;‘從車原則’是表示保險公司根據車型制定合理的費率;‘從人原則’是表示保險公司根據駕駛員的各個方面制定合理的費率。改革方向應該由目前普遍 使用的從車和從用原則,轉變到從車、從用、從人原則,最終完成合理的定價。”
保險行業格局將變
此次市場化改革的重點是將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的制定權交給保險公司。
“未來保險公司會在保險協會提供的基準條款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定價和經營。”王穩說,“費率市場化將會導致兩個結果:一是競爭效率會提高,讓利消費者,費率的價格將會是下行的趨勢;二是導致保險行業服務和業務的創新。”
多位險企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由于擁有自主定價權的前提是保險公司處于盈利的狀態,同時保險行業協會也會提供基準純風險保費表,因此擁有了自主定價權的保險公司之間的費率應該不會相差很大。
但據平安產險內部人士估計,由于目前保險公司總體經營狀況差,市場化改革之后費率平均值應該不會往下走。
中國人保財險內部人士則告訴記者,現行的規定則是投保各類車險險種都需以先投保車損險為前提,而未來個性化定制車險將成為一個趨勢。目前,有很多客戶由于價格昂貴而不能將保險全部買齊,但是以后消費者可以按照個人的需求來進行選擇性的購買。
“市場化改革后有些綜合性的保險公司可能會轉變成專門做載重車輛或者客運車輛保險的公司,小型的保險公司很有可能會從目前的綜合性保險公司轉變到專業性的保險公司。這是一種行業的調整,將有助于細分市場,使得整個保險行業變得更為成熟。”郝演蘇說。
湯旸說,簡單粗暴的保險條款及理賠制度已完全不再適合我國的車險市場,需要保險公司更加精細化的管理運營,即定制化的個性車險產品,不但能夠滿足客戶需求,還能夠減少保險公司的損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