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成網購假貨重災區專家建議提高售假賠償成本
“近日,一篇關于電商平臺銷售假冒奢侈品的報道引發了業內高度關注,京東、聚美優品、1號店、亞馬遜等多家電商平臺被指“知假售假”,而包括Ar-mani、Burberry假冒奢侈品都來自同一供貨商“祥鵬恒業”,這家公司所提供的國際品牌授權書、海關報稅單都是通過掃描其它公司文件、PS偽造的。
面對股價下跌,聚美優品CEO陳歐聲稱要剁掉奢侈品板塊。而業內專家表示,電商平臺售假問題一直存在,奢侈品因其行業特殊性更是成為假貨的重災區。
電商難獲授權且開放平臺奢侈品成網購假貨重災區
隨著電子商務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國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奢侈品網購市場潛力巨大。據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2013年奢侈品網購市場的交易規模為208.2億元,同比增長34.8%,而2014年全年預計達到274.3億元。與整個奢侈品市場相比,網購奢侈品銷售額僅占總銷售額3%,奢侈品網購規模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中國成為奢侈品最大消費區。
然而,在巨大的消費需求與市場空間下,國內奢侈品經銷商家卻因得不到品牌授權,難以保證順暢供貨渠道而面臨發展瓶頸。據了解,目前大部分國際知名奢侈品牌都斥巨資,自己搭建電子商務平臺,并未對中國電商開放授權,國內奢侈品電商貨源主要通過海外代購、國外買手搶購方式獲得,但數量有限,且不穩定。部分奢侈品電商與品牌實體代理商展開合作,但由于折扣少,利潤率低,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貨源問題。奢侈品牌網絡授權就成了中國奢侈品電商發展的最大障礙。
由此,在巨大需求與暴利驅使下,公司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祥鵬恒業”類制造商就順勢而生。祥鵬恒業不只是奢侈品,更是中國電商市場上龐大的假貨產業鏈中的冰山一角。
一位電商分析師表示:“上海、廣州在內的很多地方都有公開售假的批發市場,聚美被曝出的售假一事,絕對不是個案?!?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相關人士表示,售假問題是電商開放平臺、大量商家入駐所產生的必然結果。其次,就奢侈品而言,獲得奢侈品牌網絡授權成為奢侈品電商平臺發展主要障礙。此外,由于假冒奢侈品制造商形成規模化生產,相似度高,普通消費者很難辨別真假、維權,從而助長了高仿品、A貨泛濫態勢。
電商平臺有連帶賠償責任提高售假賠償成本成關鍵
家電也好,奢侈品也罷,無論哪種品類,售假現象一旦出現,損失最大的無疑是消費者。雖然在此次奢侈品“售假門”事件中,聚美優品、京東等作出統一關店處理,但對于自身承擔的責任卻并未給出明確解釋,盡管聚美優品提到了無條件退貨,但也并未談及任何賠償問題。
對此,IT法律專家表示:“如果是聚美優品與消費者直接達成買賣合同,出現售假行為,那么聚美優品將承擔違約責任,消費者可以要求退貨退款,或者換貨繼續履行消費合同。此外,在售假行為出現時,如果可以證明聚美優品知假售假,那么它就涉嫌欺詐,消費者可以要求退一賠三。如果是電商平臺入駐商家售假,如京東、天貓平臺上的入駐商家售假,那么按照新消法,它們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消費者可向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同時索賠?!?
對于售假事件,雖然聚美優品、京東等迅速做出關店、退貨等反應,京東CEO劉強東也曾表示對假貨“零容忍”,售假商家將被罰到“傾家蕩產”。但此次奢侈品售假曝光仍使消費者對相關電商信任度驟降,聚美優品股價一度下跌達10%。
專家表示,雖然電商售假問題尤其是奢侈品電商售假屢遭詬病,但沒有必要因噎廢食,放棄奢侈品板塊。面對日益擴大的電商規模以及巨大商家數量,電商平臺加大對入駐商家的資質審核成為重中之重。
(張司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