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售舌尖食材多是搭便車 家庭作坊難滿足網購
某食品網站打出“邊看邊買”的宣傳口號,號稱《舌尖2》上每一集出現的食材或食品都可以在這里買到。 創意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達來諾日漁場嚴格控制產量,今年春季的捕撈已經結束,現在大家能買到的華子魚,只有冷凍產品。 資料圖片
隨著《舌尖2》的熱播,每一集中的熱點食材很快就成為各大生鮮電商的主打產品,搜索量和成交量都直線上升。但從原產地到電商再到快遞到家,真正擺上我們餐桌的那些舌尖中的食材,還是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食材嗎?那些產量有限的食材,與我們買到手的食材是否存在貨不對版的可能?
現在買到的華子魚只有冷凍產品
5月23日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六集《秘境》如期播出,隱匿在山野之間的美食,讓觀眾們大開眼界。在這期中,華子魚(學名瓦氏雅羅魚)最受關注。因為在未播出之前,它就已經被一些電商大力推廣,并上線了相應的銷售產品。
與網購平臺上的熱鬧不同,作為華子魚的拍攝地,位于內蒙古克什克騰旗以西的達里諾爾湖,現在非常寧靜。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任,達來諾日漁場場長韓國蒼介紹,因為現在是禁漁期,已經沒有再撈魚了,華子魚是限量捕撈,分春撈和冬撈,春撈一般是4月下旬,就十來天。每年的5月1日到7月31號,是內蒙古的禁漁期。也就是說,現在大家能買到的華子魚,只有冷凍的產品。
另外,華子魚很多地方都有,但只有生長在貢格爾河到達里諾爾湖之間的華子魚,才是獨特的,跟其他地方不一樣,因為它是游在淡水和咸水之間,所以風味是很獨特的,在當地的價格,也是其他地方產的幾倍,甚至十倍。
網購平臺的眾多華子魚并非來自一個地方
但眾多網購平臺推出的華子魚,并非來自同一個地方。
韓國蒼介紹,其他地方也有華子魚,但都是淡水魚,只有達里諾爾湖的魚,才是淡水中產卵,咸水中生活。資料顯示,達里諾爾湖是農業部門公布的第63個國家級水產種植資源保護區,這個封閉的內陸咸水湖,由于湖水補給量小于蒸發量,湖水的堿性越來越大,所以湖里很多魚已經絕跡,只留下兩種魚,其中之一就是華子魚,被稱為“草原精靈”。這里的華子魚,因鱗細肉豐,魚肉緊密有韌性、鮮美微咸而聞名。韓國蒼說,其售價也遠遠高于完全生活在淡水里的華子魚。
這一珍貴魚種,漁場只在春冬兩季限量捕撈,“兩季總共捕撈30萬公斤左右。”韓國蒼說,它們也是保護區鳥類的主要食物,每年鳥吃掉幾十萬公斤,遠遠多過捕撈量。
漁場已加強防偽標志
往年,華子魚的市場主要以內蒙古為主,當地特色吃法是干炸,除此之外煎、烤、紅燒等均可,味美肉鮮,是熱情的內蒙古人宴請賓客的上等菜品。因為《舌尖2》拍了華子魚,不少電商聞訊而來。“華子魚是當地漁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我們不允許私人捕撈華子魚,產卵洄游河道沿線都有人值守,每年由漁場嚴格控制產量,其余時間是絕對不許捕撈的。今年春季的捕撈已經結束了,即使賣得再好,也沒有了。而冬季,也不會加大捕撈量。”韓國蒼表示,引發社會關注后,今年電商收魚的價格,比往年的市場價要高一點。
據了解,為了讓消費者吃到正宗的華子魚,漁場加強了防偽標志,當地工商、質監等有關部門也管得比較嚴。
■ 原產地采購
家庭作坊產量難以滿足網購
除了華子魚,舌尖系列美食早已紛紛走紅。
據了解,在第一集《腳步》播出時,貴州魚醬廠的一年存貨被買斷,四川臘肉、臭豆腐、空心掛面銷量更是大幅翻番,節目中出鏡的西藏蜂蜜、浙江跳跳魚、貴州稻花魚、四川臘腸都成了熱賣品。
在5月9日晚《舌尖2》第四集《家常》播出后,片中由一位72歲菏澤老奶奶孫蘭英制作的“西瓜醬”更是在深夜里勾起了無數人的胃口,“西瓜醬”的搜索量開始飆升。
據介紹,《舌尖2》節目中涉及的食材被獲悉后,電商就會去找相應的產品。
某生鮮網站品牌經理詹錦媛介紹,舌尖第二季,主要講人跟食物的故事,有具體品牌的產品很少,比如節目里提到一對四川夫婦做臘肉,很多商家都會出來賣臘肉,但都沒有辦法說,這個臘肉是哪個牌子的,只知道是四川的臘肉。
還有一款陜西老張家的空心掛面,某生鮮網站也是去原產地直接采購了這個產品,但是這種產品,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掛面是非標準化的,不是一個品牌,只是一個家庭手工作坊的東西,量也非常小,一兩百份就已經售罄了,后邊也沒有再賣了。
比較特殊的是達里諾爾湖的野生堿水華子魚,《舌尖2》在拍攝的時候,這條魚是有主的,屬于達來諾日漁場。很多電商都想拿到這條魚的銷售權,最后是某生鮮網站成功了。與之前的蜂蜜、魚醬、臘肉等能長期保存、易運輸的舌尖美食相比,達里諾爾湖堿水華子魚由于生活在半咸水湖中,出水后難以存活,且腹壁很薄,極易破裂,如何將野生“堿水華子魚”保持最高品質送上消費者餐桌,非常考驗代理商的能力。
■ 商業運作
“舌尖食材”多是“搭便車”
相比《舌尖》第一部,可以說,《舌尖2》的成功不僅在節目本身,更在于商業規劃上。
央視紀錄頻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委托了一家全媒體整合營銷的代理公司,負責《舌尖2》一些線上的推廣和合作。代理公司,則和一些電商做了合作。也就是說,央視紀錄頻道和代理公司有授權關系,然后是代理公司和電商去談的合作。這位負責人說,不管是舌尖一,還是舌尖二,節目中拍到的任何食材,都具體提到產地。所以,電商根據節目的播出,到產地去購買相關的食材,這主要還是搭車行為。
《舌尖2》讓相關食材熱銷,也讓總導演陳曉卿在微博上調侃式地公開表示,節目組在各地尋求美食和拍攝食材的時候,都會介紹“我們是中央電視臺致富經節目的”。《舌尖2》總制片人朱樂賢則無奈表示,雖然拍攝時這些受訪對象都曾承諾過在節目播出前不將訊息用于商業用途,但事實上,這種口頭承諾是不具備法律約束力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