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發布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數據
清明祭祖高峰來臨在即,但今年以來豬肉價格的頹勢未見扭轉。昨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備受市民關注的豬肉價格進一步下降,而菜價和蛋價則出現上漲。
昨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豬肉價格中豬肉后臀尖(后腿肉)和五花肉環比降幅較3月上旬進一步擴大,達到2.3%和2.4%,每公斤為23.29元和23.25元。
肉價下降,菜價卻在漲,國家統計局數據就顯示,白菜價格在3月中旬的漲幅達到2.7%,領跑各種食品。記者昨日在海珠區海暉市場看見,本地菜心4~4.5元/斤、本地白菜3.5元/斤、比一個星期多了0.5元/斤左右,生菜、菠菜、油麥菜、椰菜花、青皮冬瓜、本地芹菜均有上漲。業內人士透露,前期持續低溫陰雨天氣的影響逐步顯現,本地蔬菜產量降低,促使價格重新開始小幅回漲,批發價格又分別上漲了6%、2%。
姜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大有"姜你軍"重來之勢。記者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了解到,該市場目前大肉姜(生姜)批發價 5.1~ 11元/公斤,均價7.50元/公斤。石牌市場、海珠肉菜市場零售價均是18~20元/公斤。記者翻閱去年同期該市場的統計價格發現,上述價格剛好是去年同期價格的兩倍,較節前上漲約兩成。由于市場總體供應偏緊,江南果蔬批發市場生姜交易量較往日下降約一成。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雞蛋價格觸底反彈,環比上漲2.5%,每公斤價格9.70元,雞肉價格則沒有漲跌。事實上,近期江浙、廣州一帶冷鮮禽、活雞等消費逐步回暖,市民吃雞信心在恢復,禽流感的影響暫時告一段落。由于前期價格受H7N9疫情的影響持續弱勢,隨著禽流感疫情的消退,雞蛋價格迎來修復性上漲。監測數據顯示,自2月底、3月初開始,各地雞蛋現貨價格陸續上漲,目前主要監測地區均價在3.97元/斤,較3月初上漲近10%。
太和田心禽畜批發市場經營廣西黎村雞的檔主黎先生很欣慰,"現在已經回升至六成,增加了20%。但是距離正常情況依然需一段時間。"記者了解到,前一周,全市活禽批發市場中,高端家禽的批發價格繼續保持穩定,中低端家禽的批發價格仍有所上漲,但漲勢趨緩,竹絲雞、麻黃雞的批發價格上漲一成左右。
釋因
總供給大 肉價下跌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豬價依然毫無起色,可以看出生豬總供給依然較大,而終端消費市場依然不給力。國家統計局此前發布的2月CPI數據已經顯示,豬肉價格在節后已經越發疲軟,上月環比下跌幅度達到3.2%。
"預計后期豬價仍有一跌,最寒冷的行情將出現。"搜豬網的最新分析報告指出,目前國內生豬出欄價格大多集中在5.1~5.8元/斤之間。雖然此前養殖戶對政府救市報以較大的信心,但發改委遲遲沒有行動,豬價繼續回落,同時日前逆市進口豬肉的出現,再次對市場造成恐慌。當前養殖戶虧損幅度達到歷史上較高水平,尤其是小養殖戶正陷入困境。
蛋商備貨 蛋價走高
南華期貨則預期,雖然臨近清明節小長假,雞蛋貿易商開始備貨,導致價格有所走高。但目前溫度有所回升,蛋雞的產蛋量開始觸底回升,市場供給有擴大的趨勢,需求的疲弱將制約價格大幅走高,蛋價長期將趨穩。
供應緊張 推高姜價
"去年受‘毒生姜’事件影響,種植戶積極性不高,種植面積減少。現在生姜青黃不接,這是生姜上漲的主要原因。"據業內分析,"毒生姜"事件影響到今年生姜價格。今年此輪生姜價格上漲幅度相對明顯,與去年生姜大幅減產有很大關系。去年受"毒生姜"事件影響,種植戶積極性不高,部分產區的生姜種植面積下降了三至四成。再加上去年氣候不佳,不利于生姜生長,進一步削減了生姜產量,因此今年初春的生姜供應顯得更為緊張。
此外,季節性因素影響。初春時分都不是生姜的生產季節,市面上銷售的都是去年的存姜。一方面由于存姜所含的水分較少,品質較好,市場售價往往較高;另一方面較少的庫存及流通量也加劇了商家的惜售心理,從而推高生姜價格。因此往年的初春季節生姜價格都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揚。據江南果蔬批發市場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曾在2004年出現過20多元/公斤的批發價。
與價格上漲相對應的是,生姜的種植成本銷售成本仍在不斷溫和上漲,這必然會在生姜的批發、零售價格上有所反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