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頂盒市場潛力無限:“百盒大戰”一觸即發
導讀:從微軟、英特爾到蘋果、谷歌,從聯想、三星到阿里、騰訊,IT互聯網公司對于客廳的憧憬一直沒有停止過,因為這里充滿了誘惑:龐大的用戶數字,特別是一些傳統互聯網難以獲取的用戶;大屏帶來的更好的用戶體驗和隨之而來的更為強烈的付費需求;視頻、游戲、社交等應用在電視平臺上新的可能性……
據業內人士估算,正規合法的智能電視機頂盒也就在300萬臺左右,但這一數字還不到市場上所有盒子的一半,價格低廉又內容“豐富”的山寨盒子充斥市場。
“盒子”
就是智能電視機頂盒的俗稱,它搭載了智能操作系統,相當于一臺簡化的電腦主機,接入電視這個顯示器之后,電視機就可以實現網頁瀏覽、視頻電影觀看、聊天辦公、購物游戲等功能。
傳聞多時的“阿里盒子”終于亮相了。7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正式發布阿里智能TV操作系統,并聯手華數傳媒(000156.SZ)推出搭載該系統的第一代盒子產品。同時,阿里巴巴還宣布創維、海爾、長虹等也會于近期推出搭載阿里智能TV操作系統的智能電視。
阿里“盒子計劃”是阿里巴巴CEO陸兆禧直接負責的項目,由CEO親自“秘制”,這難免引得外界猜測“盒子”對于阿里的重要意義。
阿里意圖非常明顯:要把它的“生態系統”延伸到你的客廳。從過去的PC互聯網,到現在正熱的移動互聯網,再到預示未來的家庭互聯網,客廳正在成為互聯網大戰的第三大戰場。
吸金的電視
從微軟、英特爾到蘋果、谷歌,從聯想、三星到阿里、騰訊,IT互聯網公司對于客廳的憧憬一直沒有停止過,因為這里充滿了誘惑:龐大的用戶數字,特別是一些傳統互聯網難以獲取的用戶;大屏帶來的更好的用戶體驗和隨之而來的更為強烈的付費需求;視頻、游戲、社交等應用在電視平臺上新的可能性……
在發布盒子產品的同時,阿里巴巴也宣布成立了智能TV生態聯盟,目前這個聯盟已經涵蓋了互聯網電視播控平臺、盒子廠商、電視廠商、芯片商等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首批加入該聯盟的企業包括華數傳媒、華為海思、思科、創維、海爾、長虹、康佳、Mstar(晨星)、Amlogic(晶晨)、全志等。
“電視不老,但需要加點兒料了。”阿里巴巴CEO陸兆禧說。而陸兆禧話中,最猛的料就是在阿里盒子中將引入電商平臺,包括淘寶、天貓和聚劃算等,支付平臺也會被植入,用戶可以通過阿里盒子查看商品、下單、付款,操作甚至比在PC和手機上更便捷,這也可以吸引大批非網民,比如不會使用電腦上網和智能手機的中老年人。
“將電商功能引入電視屏不僅為電視增加一個功能,而且引入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喻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到現在為止,互聯網電視更多是通過付費視頻和廣告產生的收益來支撐這個行業的。我們覺得可以引入更多互聯網的內容,除了最重要的電商服務,游戲、教育信息等我們也會逐步引入。”
喻策表示,在PC互聯網上,電商產生的利潤和利益占整個PC互聯網利潤的50%以上,這種優勢完全可以復制到電視互聯網上。“我相信不久的將來,電視為電商所創造的利益將遠超PC互聯網。”喻策說。
阿里盒子推出的消息傳出之后,資本市場甚為激動。華數傳媒的股價連續4天漲停,7個交易日漲幅近64%,將大盤遠遠拋在身后,成為當周最牛股。
前世今生
所謂“盒子”,就是智能電視機頂盒的俗稱,它搭載了智能操作系統,相當于一臺簡化的電腦主機,接入電視這個顯示器之后,電視機就可以實現網頁瀏覽、視頻電影觀看、聊天辦公、購物游戲等功能。而智能電視只不過是“盒子”直接嵌入電視機之中。
但是,從產品的最終發展來看,電視機機頂盒這種外設產品僅是一個過渡階段的產品,主要是針對目前的電視機的存量市場,而一體化的智能電視將是客廳互聯網未來發展的最終形態。
由于政策限制、商業環境、網絡基礎水平、產品成本等多方面的原因,互聯網走入客廳的過程也很曲折。不少先行者都“死在了沙灘上”:因出發太早而“先驅變先烈”的盛大盒子、折戟沉沙的聯想智能電視以及曾遭遇短暫停播的小米盒子。
但是,這些先行者還是催熱了智能電視機頂盒(俗稱“盒子”)和智能電視市場,不僅傳統家電廠商在大力補課互聯網,互聯網巨頭們也在逐漸滲透電視屏,從小米、樂視,到百視通、PPTV,再到今天的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但互聯網能否真正“搶占”客廳,還是一個大大的未知數。
目前,最為暢銷的智能電視機頂盒是樂視盒子和小米盒子,但是這兩家都表示阿里盒子帶來的是共贏而不是競爭。
“歡迎更多互聯網同行進入智能電視領域,共同以互聯網精神改變傳統電視市場格局。”樂視TV高級副總裁彭鋼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言下之意,客廳之戰并不是互聯網公司之間的戰爭,對手或許將更多地來自其他行業,而且蛋糕還遠未做大。
彭鋼認為樂視的優勢在于能夠依托樂視網獲得的龐大內容,以及“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全過程的樂視生態。“樂視做的是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而非硬件的橫向整合,擁有極高的復制門檻。”他說。
“實際上,主流的盒子都是在各自的緯度發展,并不存在很強的替代關系,比如阿里的優勢在于自有的系統,并嵌入電商模塊。”作為小米盒子的生產商,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公關總監劉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小米盒子的優勢則是擁有較好的用戶體驗和用戶口碑,比如小米盒子的日活躍度40%~50%,大大高于其他所有的盒子。”
“百盒大戰”一觸即發
實際上,即使是最暢銷的兩款盒子樂視和小米,銷量也只是在幾十萬臺。據業內人士估算,正規合法的智能電視機頂盒也就在300萬臺左右,但這一數字還不到市場上所有盒子的一半,價格低廉又內容“豐富”的山寨盒子充斥市場。
記者也在淘寶上發現,盒子的品牌足以讓人眼花繚亂,而在北京中關村海龍、鼎好等電子市場,各種名字的“黑盒子”(即山寨盒子)價格低至百元左右,而且還“什么都能看”。
“正規盒子只能看有限的內容,但是山寨盒子,優酷、土豆、迅雷、PPTV、愛奇藝、樂視、快播什么都能看,而且還可以看海外電視臺的電視直播。”一位海龍的銷售員向記者極力推薦山寨盒子。
所謂“合法”盒子是指符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的正規產品,也就是說,正規合法的盒子只能接入擁有廣電總局頒發牌照的、經過審查的資源內容。目前擁有國家新聞出版牌照的內容提供方有CNTV、百視通、華數傳媒、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湖南電視臺、南方傳媒等。
這些非法盒子勢必會影響阿里、小米等正規“盒子”廠商的市場推廣。盡管如此,互聯網三巨頭中的騰訊和百度也幾欲“分一杯羹”。早在去年3月,馬化騰就公開表示:中國互聯網下一個爆發點在客廳,互聯網電視將成為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后的又一個網絡新興產業。而百度旗下視頻網站愛奇藝將推出盒子的傳聞也甚囂塵上。
“去年都做手機,今年都做盒子。”這盡管只是IT圈里的玩笑話,但確實,除了互聯網公司,傳統家電廠商、IT企業、廣電企業也都在覬覦著、籌劃著下注未來,排著隊等著搶占你的客廳。
原標題:機頂盒市場尚未長大亂象已生:充斥山寨盒子
(孫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