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航空公司被指有限壟斷 推高國際航班票價
國內航空公司國際航班票價比國外航空公司高數倍。數據圖表。
在韓亞航空事故中,出事的飛機上,有140多名中國乘客。為何如此多的中國人會選擇在韓國轉機,而不是從北京、上海和廣州直飛?票價最能說明問題:國內航班動輒一萬多乃至兩三萬的機票錢,而國外航空公司包括韓亞航空等,在東京、首爾和香港等地經停一下,票價就只要6000元~7000元。
何以國內直飛票價顯著高于從韓國轉機價?這與國內航空公司在國內航線的“有限競爭”和在國際航線上的“有限壟斷”有著莫大的關系。
之所以出現這種票價的巨大反差,“是政府和航空公司的策略,韓國航空公司通過低價銷售,可以減少座位空置風險、降低管理成本,實現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的目標,而韓國政府通過延長過境免簽時間招攬旅客,還可以拉動當地消費。”一位航空界資深人士談道。
國內航空:直飛票價高
但從國內市場上來看,國內航空公司的寡頭壟斷,國內航運領域的超前建設等,抬高國內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再加上壟斷帶來的運營低效,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國際航線競爭中處于競爭劣勢。
國內航空公司高昂的直飛價格讓人咋舌,事實上,當前中國航空市場存在兩個有限,即在國內航線上的有限競爭和在國際航線上的有限壟斷。
早在1988年前后,航空管理局、機場、航空公司就已分家,且數家地方航空公司也在此時前后成立,之后引入春秋等民營航空公司。但市場競爭不充分帶來的壟斷嫌疑也相當明顯:其一,在國內黃金航線、國際航線和航線時刻等上,多被三大國有航空公司壟斷。其二,航空相關領域的開放度不夠,如航空油料市場沒有充分的競爭,航空公司加油成本較高;航空空域有限,航空公司的選擇不夠充分等等。
國內航空公司設定的高票價正產生邊際遞減效應,即票價越高上座率越低,客流和貨流越被分流,經營業績就越不理想。這是國內乘客轉機韓國等的一個重要原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