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牛頭賣鴨肉 混合肉干渾水摸魚現象嚴重
“掛牛頭賣鴨肉”——警惕“變味”的牛肉干
新華網呼和浩特6月13日電(記者鄧華、張玥)牛肉干是內蒙古自治區的暢銷產品,號稱是成吉思汗的“馬背軍糧”,一直以來頗受消費者青睞,可近來也不斷傳出產品質量“淪陷”的消息。內蒙古今年的旅游旺季馬上就要到了,牛肉干市場情況到底如何呢?記者進行了調查。
肉干牛肉干各不同 小標簽里大文章
記者連日來在呼和浩特市的特色食品商店、牛肉干專賣店和超市走訪,發現存在產品名稱魚龍混雜、混合肉干渾水摸魚的現象。
在呼和浩特火車站東街的一家商店里,牛肉干“陣營”里的一個特價標簽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我們這里牛肉干啥樣的都有。貴的是好肉,130元一斤,85元的也可以,就是肉筋多一些,最便宜的有特價,70元一斤。”老板娘說道。
記者拿起特價“牛肉干”發現是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一家企業生產的產品,塑料包裝上印著“草原肉干”,而產品配料是“禽肉和牛肉”,對于含量多少則沒有注明。肉干的肉質纖維明顯細嫩,有別于其他纖維較粗的牛肉干。
記者隨后又在火車站南側的特產店里挑選了幾種價格較高的肉干,發現這里也有玄機。一種內蒙古赤峰市一家企業生產的產品形狀方正,不同于常見的牛肉干長條形狀。配料則顯示有豬肉、鴨肉,產品名稱為肉糜干。這種肉干產品和牛肉干放在一起,消費者如果不刻意細看標識,很難察覺到它的“臥底身份”,極易被當成正宗牛肉干一起買走。
記者注意到,市面上正規廠家生產的牛肉干占了多數。一些銷售商私下議論,工商部門前不久進行過專項清查行動,查到了一些假冒產品,便宜的牛肉干暫時都不敢賣了。
“掛牛頭賣鴨肉”何時休?
5月初,公安部公布了各地公安機關在打擊食品犯罪保衛餐桌安全專項行動中偵破的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內蒙古包頭騰達食品有限公司使用鴨肉等為原材料,生產假劣牛肉干、羊肉干,銷往全國15個省區市,案值600余萬元。
記者調查發現,其實這種用禽肉冒充牛羊肉的案例屢見不鮮,甚至成了行業中眾所周知的秘密。
經營肉干加工廠的徐先生告訴記者,隨著草原游的升溫,每年到內蒙古旅游的人數逐年遞增,每年5月到10月的旅游季同樣是牛肉干的銷售旺季。于是衍生出許多牛肉干生產小作坊,規模不大,無需注冊產品商標,只在一些專賣店出售。
記者在徐先生經營的草原特產店看到,貨架上擺了十幾個品牌的牛肉干,最貴的88元一斤,便宜的低至55元一斤。徐先生告訴記者,這種低價位的叫混合肉干,摻有碎肉壓制的鴨肉或雞肉,不過有調味品腌制過,也吃不出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