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三包收窄退換車范圍 質量鑒定難成維權障礙
《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以下簡稱汽車三包)即將于10月開始實施。隨著這一日期的臨近,汽車行業對于三包具體細則的討論再次引起廣泛關注。
日前有消息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召集汽車企業公布了汽車三包的重要配套文件——《家用汽車產品三包主要零件種類范圍及三包憑證》(以下簡稱配套文件),該文件細化并明確了家用汽車的退、換車條件。對比此前的規定,配套文件規定的消費者進行退、換車輛的 “權限”有所縮小。
北京中車時代汽車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文利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按照配套文件的具體規定,消費者所購車輛將多以維修為主,退換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僅七類零部件問題可退換車
在6月7日召開的2013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高峰論壇上,張文利表示,汽車三包政策體系全面實施后,汽車行業將面臨變革與調整。
此前汽車三包征求意見稿規定,在車輛“因嚴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計進行了2次修理,或發動機、變速器、轉向系統、制動系統、懸架系統、前/后橋、車身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質量問題累計更換2次等情況,消費者有權提出退換車要求。有觀點認為,在汽車三包實施后,消費者進行退換車維權的比例將大大增加。
但是,配套文件規定細化了上述具體“退換車”的范圍,僅限于“屬于發動機、變速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懸掛系統、前/后橋、車身”7類注明的幾種主要零部件維修更換兩次以上,或者“轉向系統失效、制動系統失效、車身開裂或燃油泄漏”等重大、突發嚴重質量問題。
與年初的征求意見稿相比,配套文件中,因維修2次且仍不能正常使用而導致退、換車的零部件種類減少。之前在退換范圍內的電器控制系統、潤滑系統、冷凍系統、燃油供給系統等,被排除在外。
此外,除了上述易于判定的7種產品質量問題外,配套文件對于其他質量問題并沒有詳細說明,這也為消費者維權帶來了新問題。
界定與鑒定難題顯現
對于企業而言,執行汽車三包的具體工作中,同樣有諸多問題難以明確。
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客戶服務部技術科科長于淼表示,生產商與經銷商的責任劃分,以及在維修過程中的服務質量、物流配送和基礎服務是否健全,都是影響汽車三包順利實施的關鍵問題。
張文利向記者介紹,汽車三包跟汽車召回不同,三包法規是對汽車質量的保證。對消費者而言,對新車質量和使用問題的界定,或許存在困難。“像油耗值不準,很有可能是性能問題,而非質量問題。但由于國家質檢總局沒有規定汽車性能與汽車質量的界限,而是將這一工作全面交給了汽車廠商,那么消費者混淆產品質量和產品性能兩個概念也在所難免。”
張文利表示,由于眾多概念界定不明確,消費者在理解和運用汽車三包維權的過程中,必定會出現諸多問題。
公布的“汽車三包”政策明確規定:家用汽車產品三包責任發生爭議的,消費者可以與經營者協商解決;可以依法向各級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第三方社會中介機構請求調解解決;可以依法向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等有關行政部門申訴進行處理。
不過,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的汽車三包政策雖然明確了“第三方社會中介機構”在維權過程中的必要性,但“第三方社會中介機構”并不都具備汽車質量鑒定技術。我國專業的汽車質量鑒定機構數量少,鑒定費用高,一旦維權失敗,車主極有可能自己承擔這部分費用,這也讓消費者望而卻步。即便是進入司法程序的維權行為,也同樣存在類似的難題。
(劉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