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姜農用高毒農藥背后:過度施肥致蟲病高發
編者按
山東濰坊部分農民使用“神農丹”種植生姜的消息,再次觸動了人們關于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經。雖然各地都已經開始對市場上的生姜進行抽檢,但還是難以平息輿論的強烈質疑。
其實,這已不是劇毒農藥第一次給我們敲響警鐘,但為何屢禁不止?為了探求根源,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奔赴山東濰坊,試圖以農戶違規使用“神農丹”為樣本,尋找出一些共性的答案。
在西波浪泉村的一塊田地上,一壟壟花生掩藏在白色薄膜的下方,陽光射來,遠看像一個湖面。這塊看似平靜的土地,最近卻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據央視報道,當地農民在此濫用劇毒農藥“神農丹”。5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了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的這個偏僻鄉村,發現還有少數幾塊生姜散落在花生地一旁。在央視報道當地農民濫用“神農丹”后,相應地塊已經被翻種成了花生。
“(媒體的報道)夸大了。”西波浪泉村村支書趙懷剛向記者表示,媒體的曝光可能會對今年生姜的行情造成影響,一些未用“神農丹”的姜農也勢必會受到牽連。濰坊市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所長林秀花也認為,那只是一塊地,難以代表面上的問題。
種姜一畝虧上千元 不得不用高毒農藥求穩
西波浪泉村位于濰坊市峽山區,與山東省第一大水庫峽山水庫相距不遠。5月8日,在村口的一塊蒜地上,村民趙振興(化名)正手提半桶復合肥,彎著腰將肥料撒向幾棵果樹的根部。
“老鄉,在忙呢?”記者走近蒜地向趙振興問道。可能是因為平時鮮有人在村里說普通話的緣故,他顯得有些謹慎,指著桶里的肥料,答應一聲“喏”后繼續忙活著。但在聽到“神農丹”這個詞后,這位山東大漢停下腳步,松開手中的肥料,對記者說:“正檢測著呢。”
據了解,在“毒姜”事件發生后,濰坊市峽山區組織了由公安、農藥、安監等部門組成的調查隊伍,對全區9866畝生姜種植面積進行排查,每戶進行取樣并送到第三方檢測。
“不怕檢測。”趙振興坐下身來,掏出袋里的煙草,點火后抽了起來。他說自己家種了一畝多生姜,但沒有使用“神農丹”,自己反而希望被檢測。不過他也承認,多年前曾在生姜地里施過“神農丹”,主要是為了防治根線蟲,生姜一旦染上癩皮病將損失慘重。
據了解,癩皮病由根線蟲引起,因為土壤酸化及生姜連作的時間增長,這一病害已經成為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生姜病害。但該藥并非不可代替,長期“研究植物病蟲害發生與防治”的林秀花說,新推廣使用的“阿維菌素”效果其實非常好,但成本較高、藥效周期較短,且施用更加麻煩。
除了節約成本,當地低迷的鮮姜收購價格更是讓村民們擔心癩皮病破壞生姜的賣相。在西波浪泉村村委會,村民趙鵬飛(化名)說:“去年我們還賠了,(每斤)價格四毛多錢,一畝地賠好幾千。”在2011年,當地鮮姜的價格更是跌到了0.35元/斤的低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每斤鮮姜0.7元是公認的保本價,當地畝產5000斤左右。這就意味著,當地姜農在前兩年每種一畝姜,就要虧1500元以上。一位熟悉生姜市場的人士認為,連續兩年的大虧本,是驅使村民用藥以降低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村民來說,他們無法決定市場的價格,只能設法提升生姜的產量及品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