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紙杯安全存隱患:“嘴邊上的危險”需重視
硬度不夠、涂料不健康、粘合度差易漏水……從辦公室到奶茶店,從商場到住所,一次性紙杯被廣泛用于各種場所,然而,紙杯質量安全問題卻不為大眾所了解。紙杯質量安全是否有保證?存在何種隱患?記者展開了調查。
紙杯個性化定制走俏 質量僅“口頭保證”
在紙杯外殼印上品牌的名稱和圖標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婚慶時將新人名字印在杯面展示甜蜜……近年來,紙杯個性化定制受到買家歡迎。在南寧,不少規模較大的奶茶店、米粉店和商品房售樓部都用上了精心設計的紙杯。
然而,一些市民對這些紙杯的安全性存有疑慮。在南寧市西鄉塘區經營一家飲品店的王先生曾通過網絡訂購過一次紙杯,花400多元購買了5000只紙杯,但貨到后與商家承諾的質量大相徑庭。“印刷質量較差。”他說,打開袋子后氣味很濃,杯身圖案摸起來比較粗糙。考慮到誠信問題,他沒敢使用這批紙杯。
記者瀏覽網頁上多家紙杯定制店鋪發現,這些店鋪大多承諾“厚紙料質量,環保無味”“適用于單位、幼兒園等地”,但對紙杯的產地、執行的標準、有無生產許可證等問題鮮有提及。記者讓一家店主出示生產許可證,店主說需先下訂單再提供。記者堅持先看證書再下單,店主干脆回復“沒有”,便不再發言。
此外,在批發市場銷售的紙杯也存有隱患。在南寧市交易場一家日用品批發商鋪,有些紙杯裝在沒有任何標識的塑料袋里出售,價格為1角多一只。至于是什么牌子、哪家工廠,銷售員只說產自本地。在另一些店鋪,也有未標注廠家名稱、生產許可證的散裝紙杯在銷售。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廣西擁有生產許可證的紙杯生產廠家僅有16家。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生產監管處處長胡振洲說,不少使用者對紙杯質量安全、物理性能了解不夠,或為節省成本,向無資質的廠家訂購紙杯,長期使用存在健康安全隱患。
傷害日積月累難引起重視 地下工廠有機可乘
紙杯存在的健康安全隱患不容忽視。日前,北京市工商局委托國家紙張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對市場上銷售的紙制品類商品進行了質量監測,涉及紙杯的隱患有杯身挺度和脫色試驗不合格。
據胡振洲介紹,挺度即紙杯堅固程度,取決于廠家使用紙張的厚度。若廠家用料薄,紙杯盛滿水后易產生變形,造成杯中水溢出。
此外,雖然近年來紙杯生產工藝逐漸改善,但由于目前國內還沒有食品級油墨的概念,杯身涂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并不能完全消除。
去年6月開始實施的一次性紙杯新國標規定,紙杯杯口距杯身15mm內、杯底距杯身10mm內不應印刷,以避免印刷涂料蹭到嘴巴和另一只杯子的內壁。但整個杯身都是鮮艷廣告圖案的紙杯在市場上比比皆是。
廣西壯族自治區輕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檢驗室檢驗員藍啟星說,此前用作涂料的油墨含苯、二甲苯,它們易揮發,對人體傷害大。現在工藝得到改善,但市場對紙杯圖案的需求越來越大,一些廠家為使紙杯顏色鮮艷好看,在涂料中加入金屬物質,或用未達食品包裝要求的卡紙印上圖案后套在紙杯外部,長期接觸嘴巴,仍對人體不利。
由于紙杯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傷害是日積月累的,紙杯安全長期以來并未引起消費者足夠重視,給一些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機。據藍啟星透露,從事紙杯生產成本非常低,花不到10萬元買一臺二手機器,1到2個人操作,1秒鐘可產出一只紙杯,經過偷工減料可將每個紙杯的成本壓至3分錢以下,吸引了不少人加入此行。
“嘴邊上的危險”屢禁不止為哪般?
近年來,針對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安全,各方加大了監管力度,但為何問題紙杯難以制止?
一是違法成本低。胡振洲說,根據相關規定,對查出的不合格紙杯產品,只能針對不合格的具體批次,按照這批貨的貨值處罰。但由于紙杯價格很低,相應的罰款難以對廠家產生“刺痛”和威懾效果。
流通環節存在同樣問題。“經銷商一批次的貨值就幾百塊錢。”自治區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陳繼輝說,貨值低造成罰金也不高,而就算商品下架,也僅涉及同批次貨物,對商店總體影響不大。
二是網絡銷售、訂購,消費者直接委托廠家生產,給監管帶來困難。
此外,單位、企業、商戶等紙杯使用大戶與廠家直接聯系定制紙杯的過程也難以監管。陳繼輝說,這個過程主要靠企業誠信經營和使用者對質量的要求。對于監管方面,通過舉報較為有效,但目前接到的舉報非常少。
專家認為,類似紙杯、紙碗等作為直接與人體接觸的食品相關產品,它們的安全問題應得到足夠重視。廣西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周可達認為,從監管來說,應提高行業準入門檻,重點整治家庭作坊;而對于危害百姓生命健康的行為,應按照違法行為的性質來處罰,只要危害健康就重罰,加大違法成本。 新華網南寧5月10日電(記者張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