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露潔中華等美白牙膏集體卷入漂白劑風波
近日,一篇名為“部分美白牙膏或摻入大量漂白劑”的文章引發牙膏行業震蕩。掛在國家質檢總局下屬中國質檢網的該篇文章指,部分美白牙膏摻和漂白劑,市民應該謹慎選用。
“漂白劑”問題被爆出后,牽涉其中的廠家已經紛紛表態堅稱自家產品安全,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也是在第一時間發表“回應”,為行業辯白。
協會出面否認
引爆美白牙膏含漂白劑問題的文章在網絡被瘋傳的同時,廣西媒體的送檢結果驚動整個行業。依照廣西媒體的說法,其在自購中華、高露潔、黑妹、佳潔士、黑人和立白六個品牌美白牙膏,并交專業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后,“發現以上品牌的美白牙膏均或多或少含有漂白劑成分”。
這次送檢,最終令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在5月3日發表了題為“關于牙膏中美白成分安全性的說明”(下稱《說明》)的回應。“被指有問題的美白牙膏,在產品安全方面沒有問題。”昨日,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工作人員再度向記者如是強調。
標準之爭浮現
依照前述協會的說法,被媒體報道的美白牙膏含亞硫酸鹽的問題,與事實存在出入。
“報道提到美白牙膏可能含有亞硫酸鹽(即涉事的漂白劑物質,該物質一般用在造紙行業,且會對牙釉質層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實際情況是亞硫酸鹽是強制性國標G B 22115-2008《牙膏用原料規范》中明確的禁用物質。”《說明》稱。
據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前述工作人員介紹,國家輕工業牙膏蠟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已對被媒體曝光的六個品牌的美白牙膏都做了檢測,包括亞硫酸鹽在內的指標均符合國標。
據南都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執行的牙膏國家標準修訂于2008年,即國標GB8372-2008《牙膏國家標準》,不過,該國標對硫酸鹽沒有要求,與2001版比,并未在漂白劑或摩擦劑方面對牙膏標準做顯著提升。
行業再洗牌?
在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化妝洗滌用品分會副秘書長馮建軍看來,此次牙膏被爆漂白劑問題的背后,說到底還是標準的問題。這一事件或許會像“致癌門”那樣促使行業將標準提升一個臺階。據一些日化行業專家介紹,漂白劑問題衍生出來的藥膏磨損牙釉質,及其相關招標的制定問題,實際上也是市場的一種博弈。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牙膏按功效分主要可分為清口氣、美白、抗敏護齦三大類,而其中的美白產品則一直是外資藥膏牙膏的主要市場所在。“事實上,早晚刷牙是否對牙齒有磨損,一直是有爭議的。而這個爭議背后是,我國目前牙膏的產能已達80億支,而實際年銷售50億支左右。”
而對于牙膏漂白劑的問題,立白集團首席新聞發言人許曉東昨日已向記者表示,立白集團旗下所有牙膏產品都不含亞硫酸鹽及類似漂白劑。不過,對于漂白劑抑或摩擦劑標準是否已經與國際標準一致的問題,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則依然略顯信心不足。“我們現在可以說,基本上是接軌的。可能有不同,但不會有大的不同。”該協會前述工作人員昨日給南都記者的說法如是指。
采寫:南都記者 馬建忠
[數據一覽]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牙膏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目前市場上由寶潔公司的佳潔士、高露潔公司的高露潔、好來化工公司的黑人、聯合利華公司的中華牙膏組成的“外資軍團”已經占據70 %以上的市場份額,云南白藥、冷酸靈、黑妹、藍天六必治、田七等本土品牌只占了剩下的3 0 %市場份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