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被曝勾兌香精香料 暴利驅使勾兌當純糧食酒
央視曝光白酒勾兌香精香料
近日,白酒行業再傳“丑聞”,本在艱難中掙扎的行業再次面臨嚴峻的考驗。據央視報道,部分小酒廠生產勾兌了食用酒精、香精香料的酒,并且未在包裝上進行標注等問題。業內人士分析,勾兌添加劑的目的是為大幅降低成本、提高利潤,但這種情況多出現在為獲取暴利的小酒廠,正規的品牌白酒中較少有。
■新快報記者 朱玲
廣州終端市場未見涉事產品據央視報道,問題企業之一四川省邛崍金穗實業公司,其經理自稱按照濃香型白酒國家生產標準,也就是純糧全固態發酵工藝釀造白酒,而這種工藝釀造白酒是不準添加任何非白酒發酵產生的物質。但在其公司調酒間內,調酒師卻“勾兌”入食用酒精、香精香料,其中有用于勾兌出不同酒香味的酯類香精,以掩飾食用酒精的味道;加入令酒有掛杯效果的增稠劑,使酒看起來像是陳釀的老酒等。
報道顯示,在四川邛崍、瀘州、宜賓等地,在原酒中添加食用酒精或者香精香料的酒廠不止一家,成都市坤寧酒業有限公司、四川省瀘州造酒廠、四川宜賓醉翁酒業有限公司也用這種方法勾兌酒。目前,被提及涉嫌造假的白酒企業已被調查,初步統計,查封問題產品50噸。
報道中強調,被調查酒廠購進了大量的酒精、香料,意味著產量巨大,可市場上卻少有酒標注有添加食用酒精、香精香料,“勾兌酒”是在打著純糧食酒的招牌售賣。
新快報記者走訪廣州終端市場,未看到央視報道中涉事企業的白酒產品的蹤影,但是,幾乎九成以上白酒包裝盒上只標注“原料”的現象的確存在,“原料”一般是水、高粱、小麥等;少有品牌標注“食用酒精”或“食品添加劑”。好又多超市內,數十種品牌白酒中,只有汾酒集團的“杏花村和酒”和大越的“紹興花雕王”有明確標注。“勾兌”添加劑暗藏暴利事實上,據新快報記者了解,原料酒出廠后均需要調配,但使用調味酒進行調配與使用添加劑進行勾兌有著天壤之別。
“其實好酒貴就貴在‘勾兌’,但這個勾兌是指使用調味酒來進行調配。”新快報記者采訪到在四川宜賓從事原料酒生產的曾先生,他介紹,原料酒出廠為60度,加水稀釋后,各酒廠自行用調味酒調配出不同度數、不同香味的酒產品,這才是真正的純糧食酒。一般來說,用調味酒進行調配的成本高,再加上工藝及人力成本,同時調配后考慮到白酒中的酶若相互間有化學作用就會影響口感,所以對于白酒的運輸、存儲都有高要求,酒的價格自然抬高。相比之下,用“香精香料勾兌的酒成本很低”,曾先生在采訪中提到,普通原料酒出廠價格28元/公斤,稀釋后的酒一公斤只需幾元,再加幾滴業內俗稱“一滴香”的添加劑,“勾兌酒”產品就成型了,工藝、人力成本微乎其微,“添加香精香料的酒冒充純糧食酒售賣,可真算是假酒”。
“勾兌酒”就算加上包裝成本也不過每瓶幾十元,市場上標注有“食用添加劑”的紹興花雕王,售價不過25元/瓶,而普通純糧食酒能賣到幾百元甚至更高,利潤空間很大。曾先生強調,“大酒廠都不敢這樣做,專業一點的調酒師都能分辨出真假,很容易被發現,大品牌間都在互相監督”。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