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山寨APP泛濫 企業維權缺法規
本報記者 史燕君 發自上海
“我躲過了粵利粵,分清了營養抉線,能認出康帥傅、脈劫、王老古,卻無法看清楚這些APP。你能嗎?”這樣一條充滿無奈的微博近日在網上被廣泛議論,就連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也轉發該條微博并附上“當心山寨APP!”的警告。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應用程序即APP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各個AAP商店中,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新APP加入,當然,其中隱藏了不少的山寨者,這些山寨者們不僅通過使用與熱門應用相似的名稱獲利,甚至還會在山寨產品里暗藏“炸彈”。
山寨APP橫行
“沒想到下載一款軟件能帶來這么多麻煩。”4月8日,在與記者談及上述話題時,王先生向記者發出上述感嘆,“最近拋棄了‘老爺機’換上智能手機,但趕時髦也需要付出代價”。
王先生從安卓市場上下載了一款游戲,想先裝著試試,如果不好玩就卸載掉。但剛裝完沒多久,王先生便發現手機操作變得非常“卡”,再重啟之后還是如此。不僅如此,王先生發現,在下載游戲的當月,他的話費中多出了“增值服務費”。
“后來請教了一位專業人士,他分析很有可能是著了山寨軟件的道兒了。”王先生說。
顯然,王先生的經歷并非個案。記者在三星手機的豌豆莢軟件中試著搜索幾款軟件發現,一些山寨軟件的圖標做得足以亂真,一眼看上去很難分辨真假。比如,以“淘寶”APP為例,有的山寨版只是將正版的橙色改成了橘紅色,除了色差之外,客戶端標識細節完全一樣;有的山寨版則只是把標識上的“淘”字換了一種字體。再如,搜索“大眾點評”客戶端,出現了79個結果,其中有一個與大眾點評的正版圖像一模一樣,只是橙色的底紋換成了綠色。而且,這些軟件下載次數并不低,有的甚至有十幾萬的下載量。
360手機助手安全數據中心于3月份發布的數據稱,安卓平臺目前400余款主流電商網購軟件中,其中山寨軟件近九成超過350款,而可能造成用戶財產損失的惡意山寨軟件占比則高達70%。
“這些山寨APP一般有惡意和非惡意之分。”瑞星安全莊家唐威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惡意APP中,通常會被人為捆綁木馬病毒,一旦用戶下載并打開,便會比較麻煩,比如已經關閉的手機應用莫名其妙地又出來了、手機流量莫名其妙地增長、話費莫名其妙地增加、接收到莫名其妙的短信、甚至裝完一個手機游戲,在沒有確認將手機通訊錄導入的情況下,你會發現有很多手機通訊錄中的朋友也在里面……他提醒,最嚴重的還會導致經濟損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