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奶粉擠壓洋品牌份額 漲價預期強烈
香港奶粉“限帶令”余波未平,新西蘭又傳來乳制品拍賣價格上漲的消息,這意味著今后“洋奶粉”不僅難買,價格也會更高。在“限”與“漲”的信息交織下,國內乳業上市公司有望受益,至少在股市中伊利股份、三元股份、貝因美、光明乳業等奶粉制造企業已經成了“贏家”,股價均創出一年多來的新高。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國內乳企近期沒有提價的計劃。不過,專家指出,國內奶源供應緊張難以緩解,將長期推高奶粉廠商成本,伴隨著產品質量的顯著提升以及替代“洋奶粉”作用的逐漸顯現,下半年國產奶粉普遍漲價或將是大概率事件。
漲價預期強烈
21日,盡管不是休息日,樂友北苑家園店內的客人卻比平日多了許多。林女士的兒子剛滿9個月,她一次買了20多罐某荷蘭品牌奶粉。“育嬰論壇里很多人說國外奶粉價格要漲,我這次索性把2段奶粉買齊,還多買了一箱孩子1歲以后的3段奶粉?!?/font>
在19日舉行的新西蘭乳制品拍賣中,受旱災影響,奶粉、奶酪等品種價格全部上漲,其中今年6月交付的奶粉價格漲幅高達25.3%。作為全球最大的奶源供應產地,恒天然集團組織的新西蘭乳制品拍賣已經連續7次漲價。
不過,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超市賣場、嬰幼用品商店看到,目前國內和國外的奶粉產品價格并沒有明顯變化。
乳業專家王丁棉介紹,乳業企業一般提前3-6個月下單,成本因素傳導至國內大概要在幾個月之后。
“我們認為可能會影響國內奶粉價格。”三元股份負責人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在國外投資建廠的生產廠家,奶源價格上升將導致成本增加。而對于以干法工藝生產奶粉的企業來說,奶粉等原料進行攪拌分裝,進口奶粉價格上漲也會影響成本。”
如果“洋奶粉”價格上漲,國內乳業企業的奶粉產品是否也會隨之提價呢?
在乳業上市公司中,貝因美無疑是對奶粉價格最敏感的企業,2011年該公司奶粉類產品占主營收入比例高達89.84%。據該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介紹,2011年以來貝因美奶粉類產品價格一直沒有進行過調整。
之所以乳業企業維持奶粉產品價格穩定,并非不想漲價,而是不敢漲價。光明乳業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奶粉市場競爭較為充分,國內乳業企業既要考慮成本因素,也要考慮市場因素。”
這種欲“漲”還羞的矜持有望在下半年打破。乳業專家指出,近期權威機構組織的一次調研顯示,由于大量奶戶和小型牧場退出,國內奶源緊張的局面進一步加劇,將長期推動成本上升。這種成本壓力需要通過提價來進行緩解,如果“洋奶粉”未來價格上漲,將給國內乳業企業提供一定的價格空間,同時也會呈現傳導式的連鎖反應,下半年國產奶粉普遍漲價將是大概率事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