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發泡餐具被禁14年后解禁引爭議
一次性發泡餐具被禁14年后解禁引爭議
曾經的鐵路白色污染罪魁禍首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被禁產禁用14年后,如今被重新允許進入市場。這一舉動讓人感到不解,有專家從多個方面提出了質疑。
發改委解禁
2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局部調整,其中之一便是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簡稱發泡餐具)。記者昨天查閱了“21號令”,其中未對刪除發泡餐具的原因給出解釋。
記者昨天與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聯系,該司輕紡處工作人員讓記者聯系綜合處,綜合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今后一次性發泡餐具的確可以重新入市。不過對于目錄調整的原因,該工作人員表示還是得找輕紡處解答。記者此后多次撥打輕紡處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中塑協力挺
發改委為何解禁發泡餐具目前不得而知,但相關行業協會對此有一番解釋。
《中國化工報》近日報道稱,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簡稱中塑協)曹儉稱,發泡餐具能夠重新獲得合法市場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產品本身性價比高,具有特殊耐油、抗水和保溫隔熱性能,原料消耗少,垃圾產生量低,具有其他材料無法比擬的優勢,是一種安全、綠色、環保的包裝材料。二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本身并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元兇,加強回收管理和再利用才是消除白色污染的根本,我國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再利用技術也在不斷提高。
上述報道還稱,在過去十幾年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包裝分會和中塑協為了給一次性發泡餐具“正名”,做了大量市場調查,并多次向有關部門匯報情況,還組織業內企業開展行業自律行動,簽訂了《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和《環保回收責任保證書》。
由此看來,中塑協等行業協會對發泡餐具的解禁出力不小。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