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奶認證管理存漏洞 小品牌渾水摸魚
隨著乳業市場的發展,有機奶作為后起之秀吸引了各乳企的目光。除了此前蒙牛和伊利等老牌乳企涉足有機奶業務以外,近來圣牧和雅培等乳企也開始加入有機奶大軍。業內人士分析,有機奶確實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但也存在著渠道不暢和申請認證困難等問題。
就目前來看,國內生產的乳制品如果放在歐美的標準下,是不可能達到有機產品要求的。乳制品企業應從源頭做起,如此才能在有機奶市場擁有一席之地。
乳企爭先加入
“圣牧有機奶,全程有機”醒目的產品促銷牌擺在北京一家永輝超市的乳制品售賣區。據該區域的銷售人員介紹,去年底,圣牧有機奶剛進入該超市內,此次借助春節消費高峰,進行了不少促銷。不過,作為有機奶的“新人”,目前從終端銷售來看,圣牧還需要下很多功夫。
“與蒙牛‘特侖蘇’和伊利‘金典’這兩款有機奶相比,圣牧有機奶上市時間較短,且98元/箱的價格相對更貴,消費客戶群自然會少些。”上述銷售人員說。可能也正是存在先天劣勢,新進的乳企大多在渠道與銷售上狠下功夫。
“雅培有機奶都是從國外進口,在國外大多在藥店銷售,這樣可以借助雅培原有的醫藥銷售渠道優勢,還可以打消消費者對于安全的顧慮。國內的消費人群也主要定位在去國外生產后再將孩子帶回國的媽媽群體,因為這些消費人群更認可國外品牌。”一位來自廣東的雅培有機奶代理商馮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小品牌尷尬處境
事實上,除了這些比較知名的乳企在做有機奶外,很多鮮為人知的小品牌也試圖利用有機奶“高端產品即高價”的消費心理,借機分得一杯羹。但在盲目追求的高利潤下,不免存在著產品質量風險。現在市面上所售的所有有機奶產品都是合格的嗎?
一位不愿具名的奶粉進口商向記者透露,除了幾個比較知名的有機奶品牌外,目前通過中國有機食品認證的眾多小品牌企業中,僅有特福芬和貝拉米等幾家,有機食品的認證要求標準很高,一般的奶粉很難通過認證。“其實全球市場上,有機奶粉的價格都是高出普通奶粉的,幅度大概在20%到40%左右,也正是基于此,讓很多小品牌乳企利欲熏心,渾水摸魚做起有機奶業務。但有機奶屬于一個高端的小眾市場,對奶源的要求很高,很多企業沒有達到生產標準。”
在專家眼里,在有機奶行業里,小品牌明顯心有余而力不足。“雖然國外有機奶開展時間較早,并且認證等環節比較完善,但是有機產品前期投入較大,中小企業并未有足夠的資本進入。”
整體渠道有待開拓
有機奶加速擴張的同時,行業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與普通奶相比,有機奶屬于高端產品,其必須走高端化路線,但是當前乳企依然借助商超等傳統渠道進行銷售,渠道選擇偏窄。”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說。
不僅是渠道問題,有機奶在認證方面也存在很大漏洞。“有機產品的質量要求極高,而國內奶源從源頭上并不能保證原料的有機性,另外,‘有機’概念處于剛起步階段,相關認證多用于提高廣告宣傳作用,出于這個目的,甚至有企業通過購買的方式獲取有機認證。”乳業專家王丁棉透露道。“就目前來看,國內生產的乳制品如果放在歐美的標準下,是不可能達到有機產品要求的。”
向健軍認為,乳制品企業應從源頭做起,如此才能在有機奶市場擁有一席之地。與此同時,隨著乳制品企業的策略改變,高級餐廳將會成為有機奶的主要銷售渠道,有機奶的細分產品也將更加豐富。
(金曉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