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催熱網上禮品交易 商家鉆監管漏洞
近日,商務部發布除夕至正月初六的監測數據顯示,全國重點監測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5390億元,比2012年春節期間增長14.7%。從消費結構分布上看,傳統的糕點、煙酒已經退居二線,數碼相機、手機、平板電腦、單反等電子產品成年貨市場上的新霸主。蘋果系產品如iPad、iPhone等高端數碼產品,在春節黃金檔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三成多。電子產品同樣也成為了節后線上二手交易的熱點。
但是目前國家對于禮品回收行業缺乏監管,且行業本身又多是“跳騷市場”形式的小商家,因而讓一些不法分子有空子可鉆,并從中牟取暴利。因此消費者在交易買賣時需提高警惕,謹防落入消費陷阱。
電子產品交易利潤可觀
據了解,今年過節送禮和以往大有不同,以前的名酒名煙已經有所減少,時下流行的電子產品則成為送禮榜單上的新寵,而蘋果系電子產品更是備受歡迎。但有些人收到這類電子產品卻沒有消費需求,急于折價拋售套現,因此,線下線上禮品回收市場的交易額迅速增長,引爆整個禮品回收市場。
巨大市場前景讓有心的商家看到其中豐厚的利潤,如iPad、iPhone等蘋果系產品在春節后的禮品回收市場行情看漲。在頤高數碼、百腦匯等一些大型賣場里,都可以看到很多攤位掛有“禮品回收”、“新蘋果回收”等字樣。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高檔電子產品成為禮品回收行業“新寵”后,大部分產品經過再包裝后進入流通市場,甚至有近半數商家表示愿意代賣未拆封的數碼產品。而這一買一賣,利潤十分豐厚。一部包裝拆封卻沒開過機的iPad mini(16G wifi版),回收的價格一般是1500元,但在經過翻新包裝后,一轉手就能賣到2300元左右,可賺近千元,利潤可觀。更有業內人士透露,對于沒打開包裝的二手數碼產品直接轉手出售,如果是已經拆封的東西,在回收后會通過“內行”換個封貼當成新貨賣,而這樣的利潤空間更大,且該手法已成為行業潛規則。
線上交易升溫
除了實體門店外,網站也成為其發展業務的重要渠道,尤其針對于數碼相機、手機、掌上電腦等這些網上禮品交易的熱門產品。回收高檔電子產品的商家幾乎都在電商市場有注冊賬號或網店,并在網上發布產品信息,通過電子商務回收或出售產品。甚至連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新媒體也成為“曬獎品”、轉手禮品之地。而部分非回收類的淘寶店主也在近期做起寄賣電子產品的生意。
另外,很多分類信息網站上二手市場的電子產品發帖和交易量普遍較去年下半年有了較為明顯的上漲。電子產品的網上交易明顯升溫,雖然春節期間的數據尚未公布,但交易的火爆情況從節前的數據可窺視一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