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菜價已回頭 昂貴物價或將還會持續
“年”已過半,飛舞的菜價終于有了回頭的趨勢。
據全國價格行情系統監測,2月14日,蔬菜、肉類、水產品、禽蛋價格相比前一天以降為主;成品糧、食用油、水果價格微幅波動;奶類價格基本穩定。
此前公布的1月CPI顯示,今年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0%。受“明顯上漲”的食品價格推動,1月CPI環比大漲1%。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對此分析稱,這是自2012年2月份以來月度環比漲幅的最高值。
“環比漲幅幾乎都是食品拉動的,以去年12月為例,食品環比上漲0.79%,CPI環比上漲0.8%。12月環比已經很高,歷史平均也就0.5%,正常值應為0.2%、0.3%。1月環比猛增至1.0%,就是春節因素體現的。與近期天氣寒冷、蔬菜價格上漲較快、豬肉價格全線回升等因素有較大關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
經濟學家范劍平指出,雖然1月份CPI同比漲幅回落,但挪到2月份的“春節”將使2月份CPI同比漲幅升至3%左右。
盡管菜價已經回頭,但昂貴的物價或將還會持續。《華夏時報》記者春節期間調查發現,物價上漲已在多個領域持續出現。接下來,考驗的正是調控政策的應對智慧。
新年“物價飛”
正月初三,年還沒過完,以往喧鬧的菜市場異常冷清,買菜的賣菜的都寥寥無幾。不過,物價卻是高得嚇人。
“韭菜每斤6元、黃瓜每斤6元、香菜每斤10元。”菜場里,小販吆喝著價格。這些菜價已經比除夕當天便宜了不少。據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有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止漲回落,比前一周下降0.5%。
不過,這樣的價格仍然很貴。
2013年甫一到來,率先冒頭的就是高昂的物價。據農業部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網監測,2013年菜價維持了去年底的漲勢,僅第一周,28種蔬菜中就有27種價格上漲,周均價每公斤為4.17元,為連續十周上漲,累計漲幅55.0%。
與價格透明的菜價相比,飯店里的漲價則隱蔽得多。
據媒體調查顯示,西三旗附近一家飯店的年夜飯,去年還是880元一桌,今年一下漲到了1180元,菜品數量沒變,但一大半的菜品都換了名字,黑椒牛柳變成杭椒牛柳,價格就從45元漲到了58元,宮爆蝦球變身金橘醉心蝦球,價格更是一下從54元飛漲到了78元。
盡管中國人已經習慣了“逢節必漲”,但這樣的漲價并不全是因為春節。在必勝客,上選西冷牛排變成了法式西冷牛排,重量不變,2個字的變化讓菜價從52元漲到了63元。同樣,原本每份18元的冰淇淋面包布丁變成了英式冰淇淋烤布丁,價格也漲到28元,漲幅超過了五成。
就連快餐們也在價格上動起了手腳。真功夫悄悄把套餐中的配湯改成了價格最低的黃豆花生豬骨湯;呷哺呷哺新菜單很多菜品漲了1元;就連麥當勞都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提價,提價幅度為0.5元-1.5元之間,涉及主食、飲料和甜品等。
原本就昂貴的護膚品也漲價了,2月1日迪奧全球漲價,漲幅30%左右;香奈兒也于上月中旬進行全球范圍調價,漲幅在7%-30%之間,涉及品類包括護膚品、彩妝、香水。紀梵希、SK-II等品牌也加入新一輪漲價潮,漲幅從5%至30%不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