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生源被曝成本不足4分 夸大宣傳成利器
曾經創下產品年銷量13.7億的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日前又曝出“丑聞”。近日,一則“碧生源減肥茶成本不足4分”的消息盛傳,據稱,消費者以平均每包2元的價格買到的產品,除去包裝、營銷等開支后,所謂的“茶”實際只值3分錢。業內人士稱,當前保健品價格虛高已是常態。
原料成本僅4分
記者查證獲悉,碧生源2010年披露的年報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業額約8.742億元,其中碧生源減肥茶和碧生源常潤茶各自實現營業額3.042億元、6.662億元,兩大產品的營業額占當年公司營業總額的99.6%。就銷量而言,碧生源減肥茶當年共銷售2.929億包,碧生源常潤茶則在報告期內銷售約3.71億包。
以此測算,2010年碧生源減肥茶、碧生源常潤茶的出廠單價約為1.04元/包、1.53元/包。在上述年報中,碧生源還同時公布了2010年的銷售成本,但在總計9113.5萬元的銷售成本中,涉及原材料的成本僅有2971.9萬元,僅占當年營業總額的3.4%,若將此原材料成本均攤到當年所銷售出的6.639億包減肥茶以及常潤茶中,每包的原材料成本僅有0.045元。
產品成本遭受外界質疑的同時,投資者對公司的業績和前景也并不看好。據相關媒體報道,從1月9日開始,碧生源董事長趙一弘竟然連續3天對碧生源進行拋售。1月9日和10日,趙一弘分別以平均每股0.554港元、0.502港元的價格出售碧生源股票3129萬股和2500萬股,連同11日出售的2500萬股股份,趙一弘一連3天內累計減持比例約5.17%,套現近4024萬港元。而1月11日,碧生源股價更是暴跌12.5%,盤中跌幅一度高達20%。隨后幾日,碧生源的股價一直在下跌。
對于趙一弘近日一系列減持行為,有分析人士直言,不出意外,碧生源今年3月即將發布的2012年度業績不會很理想,若僅僅是趙一弘為了個人的財務安排,沒必要讓碧生源冒這個風險。不過,碧生源公關方面回復媒體稱,趙一弘的持股量目前仍維持在高水平,超過60%。其近期的減持行為屬于大股東的個人財務安排,公司不作評論。另外,1月14日禁售期開始后,公司董事將不再有其他減持行為。
夸大宣傳成利器
事實上,放眼中國保健品行業,曾經在電視、廣播等進行狂轟濫炸的廣告宣傳后,如“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的腦白金,“吃一樣補五樣”的“黃金搭檔”等等,曾經的銷售神話早已不再。業界人士認為,產品生命周期短已經成為保健企業的夢魘。
“碧生源腸潤茶,不要太瘦哦!”碧生源的廣告語可謂非常成功,不少媒體稱,廣告是其競爭的一大“利器”。但如今,外界質疑,通過廣告轟炸以取得業績高增長的發展模式或將不再奏效,這一“利器”使碧生源屢屢被曝虛假、夸大宣傳,廣告違規等。
據統計,從2006年至2009年,碧生源每年均因“未經審批擅自發布”、“虛假宣傳”等被處罰。2007年—2010年間,碧生源在北京、上海、廣東、湖南、遼寧、江蘇、內蒙古等地都曾因侵犯消費者肖像權、夸大功效、未獲批文等原因被警告、停售或是撤銷批文,經銷商也有多次違規。2012年年初,碧生源因虛假宣傳、夸大產品效應再度引發爭議。但碧生源堅稱,公司上市后播放的所有廣告均有批文,且都處于有效期,因此無任何違規行為。
根據碧生源的招股說明書,北京澳特舒爾保健品開發有限公司是碧生源的運營實體,也是上市公司碧生源的母公司。北京市工商局的資料顯示,北京澳特舒爾保健品開發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時間為2000年9月25日,投資總額為30萬美元,注冊資金為30萬美元。
有消息稱,該公司在當年曾推出一款與碧生源藥理相近的減肥茶,后因虛假宣傳在央視“3·15”晚會上被重點曝光,此后便消失了。并且,澳特舒爾在成立后的7年內一直虧損,第一年的經營產生了62.75萬元負債。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