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Gucci高端消費一線城市失寵 轉戰二三線城市
成都市人民南路往南,在紅照壁旁邊的仁恒置地廣場上,有一個巨大的“LV”logo。LV是世界奢侈品牌的一個風向標。成都人民的購買力異常給力,仁恒置地廣場的LV旗艦店2010年9月試營業當天就賣出了總價值人民幣500萬元的商品。這個中國的西部城市,正在成為奢侈品銷售業績新的增長點。
仁恒置地(成都)總經理黃中興對此倍感欣慰:“我們放在成都這個城市來做奢侈品市場的初衷是非常正確的。”
盡管對比歐美和香港,奢侈品在中國的價格貴了30%,甚至1倍,但這并不影響雄厚消費力和商機在這些中國“屌絲城市”的呈現。知名投行高盛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人奢侈品全年消費460億美元,其中境內消費189億美元。
二三線城市逐漸成為高端品牌消費的主戰場。奧美中國消費者洞察及趨勢調研團隊1月7日也發布報告稱,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正左右著中國乃至世界經濟。2011年所有品牌在二三線城市投入的廣告額高達2.2萬億元,為一線城市的4倍之多。
LV出走
近日,一個來自北京、上海的30人旅游團游歷了歐洲一圈,也帶回了諸多奢侈品牌。資深時尚編輯沈黎是這30人中的一員,她驚訝地發現,“掃貨”行動中沒有一件LV。
北京、上海等地,已經逐漸度過了前幾年“恨不得人手一個LV,不管真假”的瘋狂增長期。沈黎從時尚的角度分析了LV、Gucci等傳統奢侈品牌在中國一線城市消費者中日漸“失寵”的原因,她稱,如今一線城市消費者在購買奢侈品時更追求“去LOGO化”,他們正在變得日漸理性、成熟,喜歡LOGO不太明顯的品牌,比如Prada,以及這一兩年來最為火爆的Celine、BV等小眾、低調品牌。
數據證明了這一點。“LV在北京、上海這些高端消費者集中的城市,門店銷售每年都下滑5%至10%。他們內部也在加緊調整模式,希望留住頂級消費者,不過結果還是令人失望。”沈黎說。
她認為,其中一個原因在于,LV在中國主要推廣的是其中低端產品。在國外,LV的基本款產品是很多普通人甚至保姆去消費的。“當然,相比于先期進入中國市場的LV、Gucci等,隨著更多的奢侈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及中國人對奢侈品牌認知的加深,分流了部分LV的銷量也是原因之一。”
奢侈品在中國一線城市市場的飽和,給二三線城市的市場帶來了機會。LV們在武漢、長沙、鄭州、沈陽、哈爾濱、烏魯木齊等二三線城市,陸續加大了開店力度。這使得中國市場齊平日本,成為LVMH集團2011年銷售額突破237億歐元的最大市場份額貢獻者。
2012年9月,LV把在中國的第42家專賣店開在河北省省會石家莊。香港一家珠寶品牌的北方市場拓展負責人透露,LV石家莊店所在的先天下廣場,因為LV的入駐,引起很多品牌爭相進入。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其實石家莊都算不上二線城市,但LV進駐以后生意還是很好,慢慢地其他國際奢侈品牌都會到齊。目前在北方市場,奢侈品牌正在準備進入的二三線城市主要有太原、大同、保定、邯鄲、呼和浩特、包頭等等,速度很快。
不能小覷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能力。據了解,LV之所以會在成都開旗艦店,是因為此前的LV成都直銷店高達9億元人民幣的年度銷售業績曾位列中國三甲,僅次于北京和上海;而Prada、Ermenegildo Zegna等品牌在成都的業績也一直名列中國第三。
研究報告《深入中國:變革與延續》,是奧美調研團隊在過去7年里第三度聚焦這個市場。報告重新審視了中國二三線城市市場——過去幾年,隨著網絡的發展,以及二三線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長,作為大城市的追隨者,他們的消費觀念“越來越與一線城市同步”。
奧美中國消費者洞察及趨勢調研團隊資深消費者洞察總監凌云劍透露,中國的二三四線城市擁有著兩億個家庭的龐大消費群體。2011年,一線城市居民擁有的可支配收入金額為1萬億元人民幣,而二三四線城市居民的總可支配收入約為8萬億元人民幣。
“按照經驗,中國二三線城市對時尚的敏感度及潮流趨勢比一線城市要晚3~5年。前幾年北京、上海等地最流行的LV、Gucci潮流正好傳導到二三線城市,而如今北京、上海的最新風潮又還沒有影響到他們。”沈黎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