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魚翅利益鏈沖擊波:廣東江門多數加工廠關門
“你是不是記者去采訪啊?”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荷塘鎮打聽一家魚翅加工廠的具體位置時,附近的居民條件反射似地問到。
作為廣東魚翅加工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荷塘鎮在“假魚翅”事件持續發酵的過程中,變得風聲鶴唳。先是 “浙江市場假魚翅主要來自廣東”,接著執法人員又查到部分魚翅加工地為 “江門市荷塘鎮協和魚翅加工廠”,這讓荷塘鎮成為風暴的一個中心。
1月14日和15日,記者在當地調查了解到,目前荷塘鎮大多數魚翅加工廠都選擇暫時關門以避風頭。此外,廣州一德路市場經營魚翅的商家也全部關門,有關部門正在調查。
“加工廠基本都停了”
荷塘鎮位于江門、中山和佛山三市的交界地帶。江門是著名的僑鄉,當地一直有加工魚翅的傳統。
荷塘當地人并不知道鎮上到底有多少魚翅加工企業。記者向當地工商部門咨詢,對方似乎也不愿意提供準確的數字。當地一位居民調侃道:“我認識的江門人全都是做魚翅的!”
根據公開資料數據,在2006年,荷塘鎮已辦領衛生許可證的魚翅加工場有37家,辦理工商登記的有69家,未辦理證照的家庭式小作坊有幾十家。而荷塘鎮常住人口為4.4萬人。
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一家酒店服務員打聽當地魚翅市場時,她對“假魚翅”事件保持了相當高的敏感度,稱“現在不好買魚翅了”。
隨后,她拿起手機詢問一位曾經熟識的魚翅加工老板,得到的答復同樣是“已經沒有做了”。
荷塘鎮一位熟悉魚翅加工廠的下游零售商告訴記者,受“假魚翅”事件的影響,現在荷塘鎮內的加工廠基本都停了。“如果采購得多,過一段時間可能才有”。
其實,荷塘魚翅加工企業悄悄關門早有端倪。
1月14日,記者試圖通過網絡上的一些信息聯系部分加工企業,但電話撥打過去,對方都表示已經不再做了。
按照網上的一些公開地址,記者試圖在荷塘鎮尋找魚翅加工廠。但前后找了5家,不是大門緊閉就是根本找不到具體位置。
據了解,荷塘鎮的魚翅加工廠基本都隱藏在村里的民宅內,從外面很難看出什么不同,這增加了記者尋訪的難度。而一些人一聽“魚翅”兩個字,干脆就避而不談。
家住荷塘鎮某村的李宜告訴記者,她家附近原來就有一個魚翅加工廠,隱藏在后院,她幾年都沒有看清加工廠是什么樣子,“一般有貨就會生產,沒貨就停下來”。
對于荷塘鎮魚翅加工企業的最新情況,記者試圖向荷塘鎮政府和荷塘工商所進一步了解,但兩個部門均以“接受采訪需上級部門同意”而拒絕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