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曝光海潤賣假獸藥 堆積人體易發生病變
1月13日,鄭州市組織市食品安全、畜牧、公安等部門連夜赴現場,對涉及的獸藥廠、經營門店等場所依法進行調查處理。1月12日晚上,農業部已責成河南省有關部門迅速查處,并派出工作組前往河南督導。農業部再次強調,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生產、經營、使用假獸藥,并要求各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切實按照《獸藥管理條例》的規定,進一步強化獸藥生產、經營和使用環節監管,對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確保獸藥質量和畜產品安全。
此前在1月12日晚間,央視報道了《獸藥添加了什么“禍”》,播出后,引起了行業內的軒然大波。
“出于治療、預防疾病和促進禽類生長的需要,養殖戶普遍存在不合理使用、甚至濫用抗生素等藥物的現象。”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伙人黃海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獸藥市場假藥很多,主要原因還是企業出于追求短期和個體利益,大量使用抗生素,可減少動物生長的時間成本和養殖時間。
海潤等售假獸藥
據《焦點訪談》報道,央視記者在河南鄭州最大的獸藥批發市場走訪時發現,很多獸藥的成分和國家批號都不相符。
“不按批號要求生產獸藥幾乎是行業內的潛規則。”銷售人員向央視記者介紹,像抗菌藥一個批號應該只有一種抗生素成分,但生產出來的成品藥里至少含有三種以上的抗生素成分,這些藥也被銷售者稱為“復方藥”。
鄭州海潤獸藥廠的銷售人員向央視記者坦言,他們嚴格按藥品批號生產的部分樣品只是應付抽檢,而投放市場的卻是另外添加了其他抗菌成分的藥品。在一些獸藥經銷點,購買者還可輕松購買到抗生素的原料粉,很多藥明令禁止使用。《國際金融報》記者昨日試圖撥打海潤集團相關負責人的手機,但截至記者發稿,其一直處于通話狀態。
在調查中,央視記者了解到,這些制售者認為,殺菌效果好養殖戶才會愿意購買。為了利益,他們愿意鋌而走險。那么,僅僅是因為抗生素殺菌效果好,才如此受養殖戶歡迎?央視發現,這其中有更深層的原因。肉雞養殖戶在養雞過程中喂養藥物,其實與養殖企業大量推銷藥物直接相關。一些養殖企業與養殖戶簽訂合約,按“統一飼料、統一雞苗、統一用藥、統一技術與管理、統一收購”的規定,養殖企業就可以變相向養殖戶賣藥了。
監管不到位
央視曝光的海潤集團等獸藥廠事件只是個案,對于消費者而言,這些禽類身上殘留的假獸藥,下一步就流向市場、登上餐桌。
記者了解到,抗生素等藥物殘留是影響肉、蛋、奶等畜禽產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人體經常攝入低劑量的抗生素等殘留藥物,會逐漸在體內蓄積而導致各種器官發生病變,產生變態反應、過敏反應、免疫抑制等。
據國務院《獸藥管理條例》規定,“以非獸藥冒充獸藥或者以他種獸藥冒充此種獸藥的”和“獸藥所含成分的種類、名稱與獸藥國家標準不符合的”,皆是假藥。同時,國家規定,所標明的適應證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按照假獸藥處理。
對于獸藥造假,廣州一醫藥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常見的造假者主要是地下工廠、非法窩點,這類場所比較隱蔽,難以徹底根除。
黃海龍認為,抗生素等藥物之所以愈發普遍,首先,禽類疾病比較復雜,診斷難度也較大,一定程度上促使一些養殖戶對畜禽“下猛藥”;其二,中國多數養殖戶不懂得合理防疫、用藥的方法,憑經驗飼養、憑感覺用藥;其三,一些養殖戶為追求經濟效益,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促使其快速生長。
在業內看來,醫藥監管不到位是我國抗生素濫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國,抗生素通常不需要處方就可輕易買到,這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普通消費者濫用、誤用抗生素。前瞻產業研究院抗生素行業研究員朱茜此前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要限制濫用,醫患雙方對抗生素的認識亟需轉變。
(潘潔)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