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品牌服裝被指含有環境激素 防治標準正制定
潮流等于污流?
繼2011年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時尚之毒——全球服裝品牌的中國水污染調查》報告和2012年年初國內本土機構發布《為時尚清污——綠色選擇紡織品牌供應鏈污染》之后,綠色和平再度“發聲”。
這份名為《潮流·污流:全球時尚品牌有毒有害物質殘留調查》的報告(以下簡稱《調查》)于2012年11月20日在全球發布。
《調查》指出,ZARA、美特斯邦威等20個國際國內知名時尚品牌的服裝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多種有毒有害物質,并最終將其殘留在產品中。
檢測結果顯示,在檢測樣品中,三分之二的衣服被檢測出“環境激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并幾乎涉及全部品牌;除此之外,還檢測出大量的鄰苯二甲酸酯,俗稱“塑化劑”。
據了解,NPE在紡織生產中廣泛用于印染和水洗環節,被排放到環境中會迅速分解成毒性更強的環境激素壬基酚(NP)。NP對水生生物有強烈毒性,而且進入人體后將會干擾內分泌系統并影響生殖系統。
“NPE價格便宜只是一面,還有管理上的問題,短期內很難去避免工廠使用。”北京服裝學院材料學院教授、環保技術標準研究專業委員會成員龔研成對本報記者表示。
不過目前對這些“環境激素”使用標準已經開始制定。
龔研成表示,“大概在2015年相關標準將會制定完成。目前在制定中受到了行業內巨大的阻力。一年生產幾千萬噸NPE的工廠因為一個標準說停就停,難道會輕易順從?”
事實上,衣服本身殘留的“環境激素”只是整個紡織業污染鏈條上的冰山一角。
“這些大品牌把生產過程中的大量污染排放到生產國的河流里,通過食物鏈威脅更多人的健康。”綠色和平污染防治項目主任李一方對本報記者表示。
因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無疑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根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2年1-9月,我國紡織行業出口為192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4%;進口為18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31%。
“目前,全球大約60%的面料和40%的成衣制品在中國生產,雖不是中國經濟的主導,但是依然是重要的一極。”一位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中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對本報記者指出,“根據目前排查,我們發現有6000條關于紡織業的污染點,其中有3000條與印染有關。”
為了控制紡織污染,環保部日前最新公布了《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等四項污染物排放標準,并將于2013年1月1日起實施。
環保部污染防治司的一位官員對本報表示,“十二五”期間環保部將繼續加大對紡織工業中的印染行業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
李一方則表示,“但是目前這些標準中都是提及一般性的污染物,而并沒有提及‘環境激素’。”
(趙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