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酒企稱未主動添加塑化劑 稱在工藝中有殘留
新京報訊 “塑化劑風波”爆發后,白酒行業遭遇信任危機。昨日,五糧液、金種子酒等多家白酒企業表示,從釀酒工藝上講,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絕不會主動添加塑化劑。為了避免生產中接觸塑料制品可能會存在塑化劑的問題,企業目前已普遍采用不銹鋼或陶瓷器具。
酒企紛紛澄清
面對此次塑化劑危機,昨日,五糧液、金種子酒、沱牌舍得、洋河股份幾家企業的高管均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從釀酒工藝上講,白酒企業絕不會主動添加塑化劑,這對白酒的生產沒有任何好處,但在工藝中接觸塑料制品就會有微量殘留。
上述說法與中酒協11月19日發布的聲明有一致之處,據中酒協介紹,通過對白酒生產過程的全面跟蹤、查定,已知白酒生產過程中自身發酵環節不產生塑化劑。白酒產品中的塑化劑屬于特定遷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輸酒管、酒泵進出乳膠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內蓋、成品酒塑料袋包裝、成品酒塑料瓶包裝、成品酒塑料桶包裝等。
多企業已淘汰塑料器具
中酒協19日在聲明中還稱,所有白酒產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劑成分。其中高檔白酒含量較高,低檔白酒含量較低。
對此,上述企業高管昨日表示,并不是說所有白酒中都含有塑化劑,近年來,國內大的酒企都已經淘汰了生產白酒中使用的塑料器具,改用不銹鋼和陶瓷器具,這就沒有產生塑化劑的機會。
沱牌舍得相關負責人昨日稱,公司從江蘇宜興購置陶瓷壇存酒,陶瓷壇封蓋用的是布料,導管方面則采用不銹鋼。
五糧液集團是行業龍頭,其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通過技術改造,塑料器具在五糧液生產車間里已經淘汰很多年了,酒瓶、瓶蓋也都是五糧液自己的工廠生產的,不存在這個問題。”
據他介紹,白酒中含塑化劑,很可能是企業產能不夠從小作坊收購的散酒所致,收散酒的情況在有些企業確實存在。
■ 資本分析
做空白酒股“陰謀論”難成立
有質疑稱,事件背后存在做空“陰謀”;數據顯示,幾家白酒股“融券”余額總量保持穩定
新京報訊 (記者吳敏)塑化劑事件被媒體爆出后,引發白酒股在周一大幅下挫。不少白酒行業人士和市場人士對此提出質疑,認為該事件爆發背后存在做空“陰謀”。對此,本報記者梳理相關數據后發現,做空個股的“陰謀論”難成立。
融券賣空未見大變動
此前某媒體的報道直指“酒鬼酒”,受報道影響,周一酒鬼酒就開始停牌。同日,白酒股集體暴跌。一些市場人士猜測打壓白酒股可能意在通過做空個股獲利。
事實上,在中國的A股市場上,投資者可以“做空”的方式并不多。主要包括通過融券對個股實現做空,或者通過股指期貨來對指數做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