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玉器等品牌以次充好 價值20元玻璃賣上萬元
年輕人流行佩戴水晶手飾,挑選時應看清再購買。
省工商局抽檢:珠寶玉石產品三成有“假” 中國黃金、南洋玉器等品牌以次充好
高貴、典雅、象征吉祥的珠寶玉石一直備受人們青睞,行情也一路看漲,但背后的質量卻難讓人省心。在省工商局近日公布的三季度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測通報中,貴金屬珠寶玉石近三成不合格,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定名錯誤,用玻璃球冒充水晶、用染色珍珠冒充天然珍珠、用大理石冒充玉石。老廟黃金、中國黃金、南洋玉器、金大生、戴爾斯等一大批品牌上榜。
業內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買珠寶玉石類產品時,最好到專業的、大的商超賣場進行購買,同時,一定記得索要當地檢測機構出具的鑒定書。
【案例】 2萬元買的“夜明珠”價值僅20元
今年上半年,李先生在某古玩城淘到了一顆鴨蛋大小的“夜明珠”,以2萬余元的價格成交后,他感覺撿了個大便宜,但有朋友提出了質疑。為了驗證真偽,他帶著這顆“夜明珠”去檢測中心檢測,結果顯示,“夜明珠”只是一件手工玻璃制品,價值僅20元左右。
11月14日,記者見到了這件物品,記者看到,該物件在初從明亮的屋子移到黑暗的屋子時,確能發出明亮的綠光,之后慢慢變弱直至消失。
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專業委員會專家組長廖時亮告訴記者,在現在的珠寶玉器市場,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大有存在,市場上用黃色大理石冒充黃玉,用白色大理石冒充白玉的情況最多,大理石的價格均在20元以下,但“改名”后售價達幾千甚至上萬元。
【質量】 湖南抽檢,近3成“名不副實”
廖時亮的說法也得到了數據印證。
日前,省工商局公布的三季度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測通報結果顯示,貴金屬珠寶玉石合格率僅72%,有30款產品存在以次充好的情況,其中一些一線大品牌榜上有名。
記者在不合格產品名單上看到,奧麗維貝爾用玻璃冒充水晶、戴爾斯千足金合成水晶吊墜用合成水晶冒充合成紅寶石、中國黃金翡翠觀音吊墜用漂白充填染色翡翠冒充天然翡翠、老廟黃金無名稱與含量標識、金大生千足金合成寶石戒指用合成寶石冒充漂白充填染色翡翠、南洋玉器玉石名稱標稱錯誤。另外,水晶坊、景兆、香江珠寶、香港愛菲爾等品牌均存在名不副實的情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