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消費滿意度調查陷利益怪圈 三萬元打滿分
汽車消費者滿意度 調查究竟滿意了誰
冒充車主接受回訪 都給滿分怕“雷同”
三萬元讓神秘顧客打滿分
消費者打高分“得獎勵” 打低分被“穿小鞋”———
“我從來不信什么滿意度調查數據和排名,也許初衷是好的,但是層層轉包后已經變了味兒!真希望有些強勢品牌能夠退出所謂的廠家間的滿意度排行榜!”一家4S店的總經理向記者抱怨道。
據了解,汽車消費者滿意度已經成為當前指導汽車企業行為最高核心的原則之一,每年公布兩次或多次的J.D. Power等調查公司的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報告影響極大。J.D. Power開創了中國的汽車行業滿意度調查排名,依據規范的調查標準,為中國汽車行業做出了貢獻。
本來通過汽車滿意度調查,管控、保障服務質量,讓消費者滿意的初衷是正確的。但在利益的驅使下,廠家獻媚于行業調查機構,甚至花錢只讓一小部分有可能接受J.D. Power調查的車主十分滿意;經銷商也使出渾身解數包括不當小動作,比如車主打滿分可得獎勵等;J.D. Power在層層轉包之下,也出現了一些不可控的問題,比如終端承包商讓廠家提供客戶名單由此獲利等等。
汽車“滿意度”調查已經成為了一個“買賣”,有“買”滿意度的也有“賣”滿意度的。消費者真正滿意與否,或者說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有價值的建議、意見幾乎被淹沒。廠家為了得到滿意度高分和好排名,不惜花費重金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好借滿意度高排名宣傳造勢從而多賣車;經銷商為了獲得高返利,在銷售環節幾乎無利可圖甚至賠錢時,更是無奈用“小錢”讓消費者打高分從而搏返利“大錢”;而個別這樣的壟斷行業評級機構,一方面用層層轉包后得到的所謂“滿意度”彰顯專業和話語權,一方面又通過幫助企業做改善“滿意度”的項目等服務撈取利潤,可謂名利雙收!
對于消費者來說,在汽車滿意度的“買賣”中,似乎已經化身為枯燥冰冷的數字。汽車廠家可以說是滿意度“買賣”中的核心操控者,但很多廠家為了追求“滿意的高分”走得太遠,忘記了有血有肉的消費者是否“真正滿意”。消費者不是被枯燥、冗長的調查問卷研究的對象,而是可以實現互動并學習的對象,也許,一個或者幾個消費者的建議可以產生上百萬元的經濟效益。
這是一個大“買賣”,“買”和“賣”的過程中包含了太多人的無奈、心酸、壓力、浮躁等等。讓我們看看汽車滿意度“買賣”背后的眾生相!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