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0萬畝玉米遇粘蟲災害 近十年規模最大
一場“蟲口奪糧”大戰正在京郊的玉米地里進行,近十年罕見的粘蟲入侵北京。近日,記者跟隨市植保站到平谷、順義等受災區縣調查。市植保站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第一次防治已經結束,防治效果超過九成以上,正在組織開展二次防治。
玉米葉子只剩葉脈
在平谷區馬昌營鎮南定福村成片的玉米地里,有一些玉米顯得比較特殊,靠近根部的葉子只剩下細細的葉脈,綠色的葉片蕩然無存,有些玉米甚至從頭到腳的葉子都被吃光了。市植保站副站長金曉華告訴記者,這些玉米遭到粘蟲的侵害。“粘蟲把卵產在土里,所以幼蟲出生后從下往上吃玉米葉”。
據了解,粘蟲還有三個別稱:夜盜蟲、剃頭蟲和行軍蟲。災害嚴重時,一夜之間就能把玉米苗吃光,吃完了一塊田地里的玉米就成群結隊地轉戰另一塊田地。
據悉,目前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遼寧、天津等地玉米粘蟲發生面積近5000萬畝。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程登發分析,目前侵襲京城的粘蟲,八成以上都是從黃淮海地區及東三省遷飛至此。
60多萬畝玉米出現粘蟲
7月下旬以來,本市降雨頻繁、溫度適中,氣候條件特別適宜粘蟲的集中遷入和發生危害。8月上旬,大興、平谷、通州、順義、昌平、房山、密云、懷柔等區縣玉米田遭粘蟲入侵,發生面積之大、范圍之廣、密度之高為近10年罕見。據市植保站初步統計,全市發生粘蟲的玉米面積60多萬畝,其中達到防治指標的面積為27.5萬畝,占發生面積的45.8%。
“每百株玉米粘蟲數量在30頭以下時,不需要專門防治。每百株玉米有50頭時就達到了防治指標,需要采取防治措施?!苯饡匀A介紹,一些嚴重地塊百株蟲量為370至2700頭,最高的甚至達到3500頭,“相當于一株上就有35頭”。
首次防治效果超90%
記者跟隨市植保站到平谷、順義等地的玉米地,并未發現活的粘蟲,在一些玉米的葉子上,粘著已經變干了的黑色粘蟲尸體。發現粘蟲災有嚴重趨勢后,本市緊急協調280余萬元粘蟲防控專項資金,急購防控藥械發放到鄉鎮和村,積極組織開展大面積專業化統防統治,嚴格控制重發田幼蟲轉移危害。目前,全市達到防治指標的地塊已經全面防治一遍,防治效果90%以上。市植保站表示,今年粘蟲有發生嚴重、蟲量大和危害隱蔽等特點,導致還有一些地塊漏防或防治不及時,造成個別地塊田間玉米蟲量仍較高,各區縣植保部門正在抓緊普查,對達到防治指標的地塊正組織開展二次防治。
市民不必擔心農殘
市植保站農業科負責人告訴記者,粘蟲并不難對付,一沾藥就死,“不用擔心玉米成熟后還有農藥殘留,過了30天的安全間隔期之后農藥就沒了。現在離玉米收獲還有一段時間,不用擔心會影響食用”。
■資料卡片
粘蟲
昆蟲,為鱗翅目,夜蛾科。在中國除新疆未見報道外,遍布各地。寄生于麥、稻、粟、玉米等禾谷類糧食作物及棉花(19505,55.00,0.28%)、豆類、蔬菜等16科104種以上植物。幼蟲食葉,大發生時可將作物葉片全部食光,造成嚴重損失。因其群聚性、遷飛性、雜食性、暴食性,成為全國性重要農業害蟲。2012年8月,全國粘蟲發生面積近5000萬畝,危害程度為近十年最重。
(肖丹)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