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統一紛陷熒光劑風波 包裝標準內外有別
目前,食品用雙層紙杯包裝已經成為世界趨勢,但內、外層究竟應該分適于不同的安全標準,還是使用統一標準?至今沒有清晰的定論。如果使用“內外有別”的標準,那么外層的熒光劑與內層的食品是否真能完全隔離呢?期待有關部門能早些拿出更為與時俱進的標準,讓消費者吃的放心。
事件回顧:康師傅、統一等紛陷熒光劑風波
2012年8月11日《解放日報》報道,8月 8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布的一份調查指出,其在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抽檢的55個樣品中,有36個雙層紙質樣品經檢測,內層合格,而外層不符合“100平方厘米紙樣中最大熒光面積不得大于5平方厘米”的規定,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等多個品牌均有產品“落馬”。
據悉,此次調查,在廣東地區考察了樂購生活超市東莞市虎門店、沃爾瑪超市深圳新安羅田店、大潤發超市佛山桂城店、華潤萬家超市深圳南大街店、永旺吉之島超市深圳寶安中心店、家樂福超市深圳紅寶店、沃爾瑪超市佛山禪城季華店等7家超市。
企業回應:紙質包裝材料符合相關規范
針對這次事件,方便面巨頭康師傅新聞發言人陳功儒日前表示,對于紙質包裝材料的相關規范,康師傅一直以來遵行不悖,應不存在隱患與疑慮。桶裝方便面包材的內層因為直接接觸食品,采用食品級原生紙材,與國家規定相符;外層部分由于僅作為產品隔熱包裝及印刷標示,使用材質亦與國家規定及國際慣例相符。
統一公司回應稱,公司方便面產品所使用紙桶符合國標GB11680《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標準》,并經國家權威機構檢測合格。
解讀:專家與協會各執一詞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后指出,蒸發殘渣超標的主要原因是生產廠家為降低成本,在生產中大量使用工業級碳酸鈣、滑石粉、石蠟等有毒有害物質,甚至添加來源不明的廢塑料等,如果有毒有害物質滲入食物內,消費者食用后就會造成慢性中毒。(《信息時報》2012年8月9日)
外層“不合格”到底會不會引發食品安全問題?針對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言論,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面制品分會做出回應。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負責人表示,用紙桶內層標準來要求外層標準是不合理的。以方便面為例,雙層包裝已經成為世界趨勢,但內、外層分別適用于不同的安全標準。外層部分并未直接接觸食品,不存在食品安全的隱患。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指責外包裝容易發生有害物質遷移沒有依據,日本等國家甚至鼓勵采用再生紙作為食品用器具及容器的外包裝,在方便面54年的發展中,從未因此發生過任何食品安全事故。(《解放日報》2012年8月11日)
消費者:大品牌也有問題,還有什么值得信賴?
在購買帶有包裝的食品時,相信大多數消費者不會在意包裝是否安全。調查顯示,致癌物熒光劑灌泛使用在食品的外包裝上,且涉及的品牌都是國內方便面熱銷品牌,具有巨大銷量。
“大品牌也都有了問題,還有什么能值得信賴啊!”昨日,記者在銀川的東方紅新百超市、萬達廣場華潤萬家及物美等多家超市里,看到康師傅、統一、香飄飄等被曝光產品仍在售賣,銷售人員稱對此并不知情,商家也未接到下架通知。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都稱不知道該事,了解后都表示很擔憂。(《銀川晚報》2012年8月11日)
食品添加劑常識:熒光劑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提供的資料稱,熒光增白劑是一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它可以激發入射光線產生熒光,使肉眼看到的所染物質很白,達到增白的效果。但是,熒光物質不像一般化學成分那樣容易被分解,而是在人體內蓄積,大大削減人體免疫力,危害人體健康,一旦進入人體,如果劑量達到一定程度極有可能使細胞發生癌變,導致癌癥病發。熒光增白劑和傷口接觸后,會與傷口外的蛋白質結合,阻礙傷口的愈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