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稱農藥殘留背后存黑手:散戶僅少量供貨
公司有關人員稱,只有少量特殊品種由散戶供應,但每車必須化驗
每經記者 吳豐恒 發自煙臺
8月9日,張裕葡萄酒被檢測出多菌靈或甲霜靈農藥殘留的新聞引發強烈關注,資本市場也對這一消息作出劇烈反應,8月10日,張裕A(000869,SZ)收盤股價逼近跌停。
傳言風起,食品安全問題再度敲擊人們的神經。8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趕到此次輿論風暴中心之一的山東煙臺進行調查。
張裕被冤枉了嗎?
葡萄熟了。“農殘”事件席卷下的張裕集團大柳行葡萄基地一片寂靜。
記者注意到,葡萄上還有白色痕跡。“這是剛打的波爾多液”,該基地技術員梁海忠指著葡萄對記者說,“波爾多液是從波爾多傳過來的,預防霜霉病。”隨后,梁海忠還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了大柳行基地使用的多款農藥。
導致張裕身陷“農殘”門的多菌靈、甲霜靈,其來源或是常用農藥甲基硫菌靈、甲霜霜脲氰,這兩種農藥在張裕葡萄原料大柳行葡萄基地被廣泛使用。
張裕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余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述兩種農藥在農業生產中均被普遍使用,低毒性,“吃的葡萄里面有,吃的水果里面有,每天吃的蔬菜里面都有,它是最普遍的殺菌劑。”
葡萄架下,大柳行基地技術員梁海忠對記者表示,農業生產中,使用農藥就有可能導致殘留,而殘留不等于說張裕產品殘留超標。實際上,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日前公布的檢測數據結果也顯示,在含有張裕產品的10款送檢葡萄酒樣本中,檢出多 菌 靈 含 量 為0.00157mg/kg~0.01942mg/kg,遠低于歐盟標準。
據介紹,大柳行基地常見病蟲害包括霉霜病、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透翅蛾、果蠅等。為達到抗菌、殺蟲目的,該基地每年使用的農藥種類有7~10種。“(正常情況下)每年噴十一二遍藥。”在梁海忠旁邊的大柳行基地負責人雷成對記者說道。
從每年5月下旬開花期到9月中旬果實成熟期,每個月均需打藥預防霉霜病、白腐病。在該基地,甲基硫菌靈、甲霜霜脲氰,這兩種藥分別被使用,以抵抗霉霜病、白腐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