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聯合會:唯體制改革能化解樓市矛盾
改革總是步履維艱,但在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看來,這是化解房地產市場多年累積矛盾的必然要走的道路。
現狀是行政限購手段未能從根本上抑制房價上漲;保障房投資無法彌補開發商減少投資帶來的經濟失血;土地制度阻礙了房地產市場供應量的增加,阻礙了中國的城鎮化。
“體制性設計出了問題。”7月4日,她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這導致問題加速積累,而不是化解。
因果倒置的調控
最嚴厲的調控手段作用下,房價終于下跌。
根據對100個城市的全樣本調查數據,2012年5月,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為8684元/平方米,環比4月下跌0.31%。
聶梅生認為,這是調控必然會帶來的結果,為此而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她指出,當前房價下降的局面是以房地產開發投資急速降溫、固定資產投資下滑、GDP增速下降,上下游行業受累等巨大代價換來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2885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4%,降幅比1-4月份縮小1個百分點。雖然商品房銷售有所好轉,但是5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延續下滑趨勢跌落至94.90,環比回落0.72點。2012年1-5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2221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8.5%,增速比1-4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2885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4%。
而正當各方期待房價回歸合理區間之時,跌勢在6月份發生轉變。6月份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8688元/平方米,以0.05%的環比漲幅,結束了自2011年9月以來的連續9個月環比下跌態勢。
聶梅生相信,這是“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博弈的結果,入市購房大多是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如果沒有成交量的回暖和價格的止跌,房地產市場延續一季度急速下滑的趨勢,房地產可能會出現“硬著陸”。
而市場對房價報復性反彈的擔憂重新抬頭。“現在看來,投機和投資性需求泛濫是房價上漲的結果,并不是導致房價上漲的原因,過往的貨幣政策的過度寬松,長期的低利率環境和確定的套利機會,加之以現行的土地供給制度才是原因。”聶梅生說。不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無法打破房價短暫下跌后又上漲的循環。
制度改革是根本
如果說因果倒置的調控藥方只能解決表面問題,唯有制度改革才能化解根本性矛盾。
關于土地制度改革,聶梅生等業內人士已經呼吁了多年。她指出,如果要推動整個經濟和房地產良性的發展,城鎮化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但是要想實現中國城鎮化,必須要進行土地制度改革。未來2.5億農民進城,實際上是要解決土地確權和流轉問題。
聶梅生進一步指出,擴大投資渠道,民間資本進入房地產市場,REITs(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等金融工具的使用,需要金融改革。金融改革已經開始,但困難重重。比金融改革更難的是產業結構的改革,央企和國企壟斷問題是產業結構改革的攔路虎,與此同時,財稅制度需要改革以支持新興產業。要拉動內需消費,需要惠及民生,否則,富人的錢在國外買奢侈品,中等收入家庭因為房子、教育等問題,不敢消費,低收入家庭無力消費,無法通過消費拉動經濟,而所有改革中最為困難的是中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如果上述改革不能實現,那么下一步經濟的發展,恐怕還會碰到很多的障礙。如果不改革,房地產市場所呈現出的種種矛盾亦無法解決。
聶梅生期待十八大(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后會有新政出臺,取代過往的行政調控政策。她樂觀的相信,盡管改革面臨的困難重重,但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荊寶潔)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