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尹中立:強勢美元重現意味著什么
2011年歲末,美元指數沖上80關口。進入今年第二季度,美元指數突破82關口。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動向。
美元的強勢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期。2001年以來,美國一直實行弱勢美元戰略,試圖通過美元不斷貶值的方式來刺激國內經濟;次貸危機之后,美聯儲加大貨幣政策刺激的力度,甚至玩起了“量化寬松”游戲。加上美國政府債臺高筑,很多人傾向于美國政府會通過通脹方式逐漸“銷債”的判斷。總之,市場認為未來美元將繼續弱勢。
筆者認為,通過貨幣政策刺激經濟難以讓美國擺脫目前的困境,弱勢美元只會讓美國經濟陷入惡性循環,正確的做法是重新實施強勢美元戰略。強勢美元符合美國的國家戰略利益,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投資者都要對此有足夠的認識,并對美元反轉的可能性抱有警惕。
假如美國真的回歸強勢美元戰略,全球經濟格局又將重新洗牌。首先,從全球經濟格局與政治格局的調整看,第一類國家的競爭力會相對提高,而第二類資源優勢的國家的競爭力相對下降,以中國為代表的第三類國家也會受到沖擊。具體而言,可能會出現以下結果:
中東產油國的局勢將進一步惡化。這些國家賺的錢相當部分進了少數人口袋,存在分配不公的問題。更要命的是,這些國家經濟結構單一,加上人口出生率很高,導致失業率很高。這也是這些國家最近一段時期政治亂局的主要原因。如果石油價格大幅度下跌,則這些國家混亂會加劇。
俄羅斯將再次步入艱難。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的前十年處境相當艱難,最近十年情況大幅改善,主要受益于油價大幅上升。但它的產業結構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如果石油收入大幅度減少,則將出現財政困難,甚至會出現貨幣危機。
因此,石油問題可能成為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博弈的關鍵領域,焦點將是伊朗的核問題。美國為了自身利益,除非有把握能夠迅速推翻伊朗現政府,徹底把握中東局勢,否則,美國對伊朗開戰的話,油價將大幅上漲,強勢美元戰略就難以收到預期成效。因此,美國應不會對伊朗采取強硬措施。
對于中國而言,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會減弱或消失,強勢美元意味著國際資本的流出,此前困擾中國多年的外匯占款增長過快、流動性過剩、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等問題都會消失。從實體經濟的運行看,投資增長速度將大大下降,產能過剩問題又重新浮現,經濟增長速度將下一個臺階,從高速增長進入中低速運行;從金融的角度看,貨幣高速增長的時代結束了,銀行業務快速擴張的愿景已經不現實,很可能會出現通貨緊縮狀態。
其次,對于金融市場而言,無論股市還是商品期貨市場都將發生巨變。黃金和大宗商品的牛市結束了,進入了長期熊市階段。因此,與大宗商品有關的資源類股票及周期類股票成為拋售或做空的對象。股市里的技術創新類公司重新受到歡迎。一直對科技股不感興趣的股神巴菲特以100多億美元購入IBM股票或許是科技股市場又一個春天來臨的信號,至少對于美國的市場是如此,投資者對此需要高度關注。
(尹中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