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中小企業開辟全新融資渠道
中廣網北京6月13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馬光遠帶來評說:首批中小企業私募債券完成備案,中小企業開辟全新融資渠道。
馬光遠:6月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由東吳證券承銷的蘇州華東鍍膜玻璃有限公司發行了5000萬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債券期限是兩年,利率為9.5,每年付息一次,被稱為中國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第一單。事實上在5月份的時候,滬深兩個交易所就已經分別頒布了中小企業私募債的試點管理辦法,中小企業私募債在5月份就進入了實質性的準備階段。在6月7日和8日的時候,深交所和上交所就分別通過了首批總共19家的中國中小企業私募債的備案申請。這個備案的完成,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全新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品種正式推出,直到6月8日華東鍍膜玻璃有限公司的第一單正式發出。
中小企業私募債是一個新生事物,它主要指的是在中國境內以非公開的方式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企業債券,發行的企業主要是中小微企業,發行的方式是私募發行,而不是像IPO一樣公開發行。在中小企業私募債整個準備過程中,大家對它的熱情和評價都非常高。比如有些人認為,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發行,是中國資本市場一個重大的制度創新,同時對于拓展中小企業的私募渠道也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最近兩年,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不是很樂觀,所以這次深滬兩個交易所開閘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事實上是為中小企業本身的融資渠道拓展又開辟了一個新的渠道。中小企業私募債事實上跟我們這兩年比較熱的私募股權是一回事,都是私募發行,但是一個是股權,一個是債權。前兩年私募股權的發行非常熱,但是一直是在債權的發行上,因為一直跟民間借貸,跟非法集資等等分不開,導致整個私募債券市場本身也大大落后于私募股權市場。
這次出臺辦法并且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意味著在整個中國的融資制度上也有一個很大的完善。我看了一下具體的制度設計,滬深兩個交易所對中小企業私募債都采取的是一個市場化的備案制度,而且不對申請發行的企業進行風險審核,交易所也不對發行的信用和債券的風險進行任何實質性的判斷、承諾和保證,這事實上符合私募債本身高風險的性質。因而中國的中小企業,很多私募債很多人都把它稱為中國的垃圾債券,為了控制風險,深滬兩個交易所對能夠參與私募債的投資者范圍做了嚴格的限制。比如深交所認定的機構投資者,包括金融機構、理財產品、企業法人和合伙企業,而且暫時不接受個人投資者參與。其中企業法人的注冊資本需要1000萬以上,合伙企業的合伙人出資額不得低于5000萬,這實際上意味著中小企業私募債事實上僅僅針對富人的投資,也就是說富人它本身的抗風險的能力比較大,對于普通的投資者來講,是不適合投資中小企業私募債的。
中小企業私募債意義重大,但并不意味著它對投資者就有很大的一個吸引力。比如,首先中小企業私募債是一種高風險的證券,備案本身將投資風險完全交給了投資者判斷。目前國家企業債券的信用評估,整個的制度還不完善,投資者非常擔心中小企業本身到時能不能償還,違約風險可能會很大。
第二,從中小企業私募債目前的收益來看,辦法規定了,私募債的發行利率不能超過銀行利率的3倍,已經備案的企業擬定的發行利率基本上在9.5%到13.5%之間,這和一般的信托產品比較,對一般的投資者并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但是它的風險遠遠高于信托產品。而且對于中小企業來講,如果他發行的債券利率超過10%,對中小企業意味著它的負擔是很大的,如果再加上別的一些費用,不如選擇別的融資,所以這個的吸引力也不是很大。
第三,私募債券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不能公開轉讓,你要進行轉讓,不能像股票一樣可以直接賣出去,要找到一個下家是很難的。
以上三個特點決定了盡管這個制度本身有很大的意義,但是要它真正的活下去,要它真正的對投資者具有吸引力,恐怕沒有一些配套的政策,沒有一些優惠的政策,沒有一些扶植的政策,恐怕繼續下去是很難的,投資者未必買賬。所以在發展的初期,恐怕必須由政府對中小企業私募債給予制度的呵護和關愛,比如說能不能貼息,因為目前利率比較高,如果政府對中小企業私募債進行貼息,意味著無論對投資方來講,還是發行方,都是一個好處。
還有比如誰來擔保的問題,我們有沒有可能由政府的機構對中小企業私募債本身進行擔保,以政府的一部分的信用來增加中小企業私募債的吸引力。
再比如,如果還不了錢怎么辦?我們能不能學美國歐洲的一些市場,建立一個政府常在的捷徑,對有些真的出現壞帳、爛帳的債券,由政府來進行償還。我想在這個制度發行之初,我們不僅看它的熱鬧,不僅是為制度創新喊一聲好,我們更重要的是讓這個制度活下去,讓它真正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個很好的途徑,這可能需要政府做得更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