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李長安:未來物價反彈動力依然強勁
近日統計局公布,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0%,創近兩年以來的新低。從國內外的形勢來看,導致CPI增幅收窄的因素不少。但是,據此下結論說我國的物價形勢就此開始高枕無憂了,無疑是輕率的而且是有害的判斷。鑒于當前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取向和經濟發展的走勢,未來物價反彈的動力依然十分強勁。
從統計數據上看,雖然我國的總體物價水平出現了下降,但在CPI中占舉足輕重地位的食品價格隨時有可能大幅反彈,并帶動整個物價重新上漲。比如,5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6.4%,影響CPI同比上漲約2.02個百分點。而近期以來,部分農產品價格如大蒜、雞蛋價格已經出現了暴漲的勢頭,以至于市場驚呼“蒜你狠”、“火箭蛋”重現江湖。
更為重要的是,在宏觀調控政策逐步走向寬松的時期,新一輪投資高潮已然來臨。比如國家發改委最新批復的部分鋼鐵項目,總投資就已經超過了1000億元,高鐵項目開工率也恢復到80%以上。
曾經長時期被視作拯救地方經濟的房地產業也在降準降息的過程中趁勢再起,成為影響物價穩定的重要因素。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顯示,5月份監測的40個城市中,有25個城市樓市周均成交面積同比上漲,10個城市漲幅超過50%,其中北京、溫州、廈門、蘇州等漲幅較大。各地的房價也有不同程度的反彈,個別城市的價格甚至超過了調控前的水平。房地產業具有較大的產業帶動能力,其復蘇將會對鋼材、水泥、家居裝飾裝修等起到明顯的拉動作用。
因此,在國家宏觀調控漸趨寬松、投資需求再度旺盛和企業生產經營逐步復蘇,再加上鼓勵居民消費的各項政策開始實施之際,切不可對未來的物價形勢誤判錯判。
(李長安 對外經貿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系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博士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