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林毅夫:富國應投資窮國基礎設施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6月7日文章:林毅夫:富國應投資窮國基礎設施
即將離職的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對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大舉投資可以支持世界經濟的需求,為歐洲實施改革爭取時間。
林毅夫表示:“某種程度上我有些悲觀,但出路在于為結構性改革創造空間。”林毅夫結束了4年任期,正要返回中國。他是首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世行首席經濟學家。
林毅夫辯稱,富國在金融危機過后注定會積累巨額公共債務——這些國家私人部門的需求過于疲弱,使他們別無選擇——但他們在國內缺乏好的投資項目。
他表示:“高收入國家擁有儲備貨幣,因此資源上不存在約束,但好的投資機遇相對稀少。發展中國家擁有大量機遇,如果你前往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或許除了當今的中國以外),都會看到他們有大量的瓶頸,但他們大多受到資源方面的約束。”
林毅夫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制定一個全球基礎設施計劃,富國可以借此將資金輸送至發展中國家,進而產生對其資本貨物的需求,同時回報也高于他們投資于本國的刺激項目。
對本月20國集團(G20)峰會上的政策制定者們而言,林毅夫的建議可能過于宏大,但它體現了林毅夫的世界觀:結合中國經濟轉型中的結構性改變規劃,與他在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博士論文中論述的市場實用主義。
世行的行動定義了發展經濟學的正統觀念,但林毅夫表示,他對世行員工對他某些不太正統的觀點愿意“開展辯論和討論感到非常高興”。他表示:“我希望自己產生了一些影響。”尤其是,林毅夫推行的戰略依靠各國政府促進與發展中國家強項相符的新產業,而不是像上世紀60年代那樣,向鋼廠提供補貼。
他援引世行對非洲制衣業的研究為例。該項研究發現,埃塞俄比亞勞動生產率是中國的70%,但勞動力成本僅為中國的20%。但由于物流成本過高,埃塞俄比亞無法與中國競爭。
林毅夫表示:“我今年3月去過埃塞俄比亞,并與該國總統進行了交談。”埃塞俄比亞總統去年8月訪問了中國。此后不久,中國制鞋企業華堅(Huajian)對埃塞俄比亞進行了投資,該公司目前在亞的斯亞貝巴建有兩條生產線,雇傭了600名工人。
林毅夫稱:“我去看了工廠,深受鼓舞。3個月后,他們的勞動生產率已經達到中國水平的80%。”華堅已經從埃塞俄比亞向美國出口產品,并計劃在未來十年雇傭10萬名工人,同時公共投資將努力創建一個制鞋產業集群。
金墉(Jim Yong Kim)被任命為世行下任行長讓某些經濟學家擔憂,世行將專注于治標不治本的扶貧,而不是推動林毅夫所推崇的增長。金墉是一位健康專家,曾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擔任艾滋病毒/艾滋病司司長。
但林毅夫對這些擔憂不以為然。他表示:“當(金墉)在世衛組織主要負責衛生工作的時候,他以創新的方式利用有限資源,創造了盡可能大的效果。發展也需要一些創新的思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