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新股自主定價再現A股“圈錢市”的本質
為了落實《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的有關精神,日前,中國證監會召開新聞通氣會,正式對外公布修訂后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郭樹清履職中國證監會之后,從火燒股市“鐵公雞”開始,一系列新政魚貫而出。如果說去年是郭樹清公布施政方針之年的話,那么今年則是實實在在的落實之年。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正式出臺的新政頻頻出現。如創業板退市制度正式推出,《關于進一步落實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有關事項的通知》的頒布實施,《新股發行改革指導意見》的推出,以及此次《辦法》的發布等,體現出郭主席非常務實的一面。
毫無疑問,《辦法》并不乏亮點。其一是A股市場首現對于違規行為的嚴懲。違規成本低一直是A股市場的一大“劣根性”,對于違規行為的處罰,基本上“隔靴搔癢”的多,處罰不到位的多,真正能夠形成威懾力的少。此次《辦法》規定,如果承銷商存在性質嚴重的違規行為,證監會可暫停承銷商最長為36個月的證券承銷業務。此舉必將引發券商的仰視。
二是新股定價不再奉行單一的通過詢價定價的模式。根據規定,新股發行價格除了可以通過詢價方式定價外,也可以通過發行人與主承銷商自主協商直接定價等其他合法可行的方式確定發行價格。這也就意味著,新股發行價格可以由發行人與承銷商說了算。
發行人與承銷商自主定價模式的推出,不僅將導致某些時候新股詢價機制形同虛設,也將使中止發行機制形同虛設。在此背景下,新股發行風險大大降低了,發行的成功率將得到提升,而新股中止發行的現象,或許不再在市場中重演。而且,從發行人“圈錢”以及保薦機構賺取承銷費用的角度,自主定價模式無疑是發行人與保薦人的“盛宴”。
A股市場向來都是一個“圈錢市”,自市場誕生以來,“重籌資,輕回報”的惡習就一直如影隨形。即使是在郭樹清主席火燒股市“鐵公雞”之后,這一惡習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改觀。這不僅是由于當初對于A股的錯誤定位決定的,更是上市公司的貪婪與無恥所決定的。因此,在監管部門大力推行新股發行市場化的今天,推出自主定價模式其實一點也不意外。
客觀地說,自主定位模式的推出,將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圈錢”行為。在郭樹清推出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方案中,降低新股發行價格與發行市盈率應該是重點,實際上這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行業平均市盈率水平的引入,對于降低新股發行價格無疑是大有裨益的。今年以來,新股發行市盈率的下降,實際上也是監管部門推行新政的結果。然而,自主定價模式的推出,卻是A股市場化發行的一大倒退。
因為無需詢價,因為不會出現中止發行的情形,沒有了這些限制,以更高的價格發行新股,將成為發行人與保薦機構追求的目標。無論多高的價格發行新股,埋單方都是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這明顯是不公平的。(曹中銘)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