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郭田勇:中小企業融資是世界性難題
語錄:
“對中小企業貸款中存在的風險,金融機構的態度不該是懼怕,而應該是逐步摸索出一套把控與駕馭風險的創新模式。”
“資本市場有偏好高風險的投資者,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非常重要。”
——郭田勇
1 現狀
貸款成本高中小企業融資是世界性難題
“中小企業融資,不僅是中國的難題,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郭田勇說,中小企業規模小、未來發展不確定、財務不健全、與金融機構之間信息不對稱,加之中小企業貸款服務成本比較高,中小企業融資難已成為常態。
中小企業主要的融資方式有合作組織、個人借貸、地下金融、銀行貸款和股權融資。但目前,中小企業主要依靠合作組織、個人借貸和地下金融這三種方式籌措資金。郭田勇認為,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業本身所具有的高風險性,導致其能夠獲得的銀行貸款支持非常有限;而股權融資的門檻和成本又非常高。“但由于這些融資方式本質上是熟人社會中的人情借貸,一旦出現問題將難以受到法律保護。”
貨幣緊縮中小企業受損程度高于大企業
近年來,央行持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郭田勇認為,在信貸收緊的情況下,中小企業更容易成為受傷的對象。
郭田勇表示,對銀行而言,大企業是長期客戶和核心客戶,無論從眼前利益考慮,還是對未來發展籌謀,銀行都需要與這些客戶維護好關系。在社會資金總量相對收緊后,中小企業的受損程度高于大型項目和企業。
“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競爭力差、可抵押物不足的情況,這意味著銀行給企業放貸的風險性進一步被增大。”郭田勇說,隨著物價上漲,原材料、勞動力價格都在不斷攀升,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帶來商品實際貶值,這一系列問題,都正在不斷擠壓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
“此外,中小企業普遍集中在制鞋、服裝、機械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對生產要素價格波動十分敏感。同時,中小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能力,產品科技含量偏低,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強,盈利能力堪憂。”
2 應對
中小金融機構:進一步簡化放貸程序
“對于中小企業貸款中存在的風險,金融機構的態度不該是懼怕,而應該逐步摸索出一套把控與駕馭風險的創新模式。”郭田勇說,中小金融機構應該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風險甄別能力,探索出與之相適應的貸款政策。
“與大型國有銀行相比,中小型金融機構的貸款政策更加靈活,往往會根據貸款企業的實際狀況采取相應的貸款政策。”郭田勇認為,進一步簡化的貸款流程、獨特的風險識別與貸款方法,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快速高效的貸款服務,解決很多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國有銀行:貸款政策應更加靈活
“受自身資金規模的限制,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解決,不能僅僅依靠中小金融機構,還需要大型商業銀行主動參與。”郭田勇認為,大型商業銀行應進一步尋求對企業風險進行識別的方法,靈活處理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政策。
他解釋說,大型商業銀行可以針對不同中小企業的具體狀況,采取不同的信貸條件,考察中小企業的某些項目,而不是單純地根據企業財務報表的狀況來決定是否對其提供貸款。
中小企業:增強抗風險能力
郭田勇還建議,“企業應該積極主動配合金融機構的信貸審查,努力提升自身信用水平和企業財務的透明度,讓企業符合金融機構的信貸條件。”
同時,中小企業應該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改善產品結構,提升自身抗風險的能力。
3 完善
政府部門:鼓勵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
近年來,我國不斷出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銀監會也向各商業銀行下發了《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通知》,以此確保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郭田勇認為,政府需要不斷采取有效措施,以此調動銀行對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的積極性。
“從國際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經驗來看,大都是通過政府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來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郭田勇舉例說,日本政府為中小企業建立了一整套信貸補充體系,包括信貸擔保體系和信貸保險體系,雙層結構的體系創新,能夠為信貸擔保體系的擔保債務提供再保險,減輕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擔憂,使得中小企業更容易從金融機構融資。
資本市場降低門檻服務中小企業
郭田勇還指出,對銀行無法控制風險的中小企業,需要有愿意承擔風險的資金給企業注資。而資本市場有偏好高風險的投資者,但前提條件是必須給予股權、分紅以及高收益。“因此,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非常重要。”
近年來,從中小板到創業板,不斷有中小企業成功上市融資。“但我認為門檻降低的幅度仍然不夠大,需要繼續降低門檻。”
他指出,我們應大幅下調資本市場門檻,并且跟隨門檻的降低,從監管機構入手解決透明度問題,保證企業對外公布信息的真實性。只要有投資者看中其未來的成長性,愿意參與投資,也要給予資質較差的企業上市的機會,這些企業正因為資質較差更需要融資,做到這一步對解決融資難問題十分有幫助。(李臣向 鶴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