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A股市場在大躍進后需大治理和大改革
今年的“五一”勞動節前,管理層連續發出四道政令,不僅體現了在目前股市處于整體低迷的狀況下,其對資本市場的周到呵護;重要的是,上述政策調整涉及股市基本的制度變革,對整個市場制度的完善具有里程碑意義。
從2007年10月16日滬指創下6124點的歷史高位后,迄今已經歷了近5年的下跌。盡管因為4萬億投資計劃及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釋放了流動性,帶動了股市一個長波段的反彈,但總體講,這近5年來,A股市場“熊冠全球”與中國經濟的表現極不相稱。股市的疲軟原因多樣,既有對經濟形勢的悲觀預期,也有股市大擴容而導致的供需矛盾,但不能不提的一個根本因素,是股市內在的制度缺陷。行政化主導的A股市場在新股發行、上市公司分紅、退市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影響廣大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制約著股市功能的實現,致使資本市場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和結構轉型上,未能發揮相應作用。
客觀地說,對于A股市場的這“一身毛病”,管理層過去并非無動于衷,也進行過一些有力度的治理,但由于未能從整體上,從根子上進行改造,致使問題越積越嚴重。這種情況直到郭樹清入主證監會后才開始改觀。郭主政證監會半年來,針對股市頑疾,啟動了艱難的治理之路。而在 “五一”前夕發布的降低期貨交易手續費和A股交易收費標準、新股發行改革指導意見、主板以及中小板退市方案征求意見稿等政策,是郭樹清整體治理的一個表現。
在這套組合拳中,新股發行改革和完善上市公司退市標準,對股市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因而也更具基礎意義。在A股市場的諸多癥結中,一個進口的問題,一個出口的問題,是決定資本市場健康與否的核心所系。新股的“三高”以及“ST”公司的大量存在和殼資源的珍貴,就是“進口”容易“出口”難的結果。它們不僅損害了股市本身的健康發展,更直接損害了廣大投資者尤其是中小股民的利益。
相對于新股發行的改革以及退市制度的確立,降低A股交易費似乎意義不那么顯著。在目前情況下,更體現了監管層呵護股市發展和保護股民利益的用心。如上所述,股市制度缺陷會造成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這直接的受害者就是那些資金和信息都處于弱勢的散戶。而正如郭樹清所說,A股市場的散戶特征非常明顯,我們的股市是幾千萬的散戶占主體,而成熟市場一般都是各類機構起主導作用。這當然是由A股市場獨特的發展路徑所致。但一個散戶主導的市場客觀上會導致過度投機,而投機的最大受害者又必定是廣大散戶無疑。從這個角度說,改革股市制度缺陷,減少股市投機所引發的市場波動,首先受益的是廣大股民。
另一方面,降低A股交易費也能直接減少散戶的交易成本。目前股票交易費用主要由傭金、印花稅、過戶費和手續費等組成。雖然大多數券商由于競爭關系,在傭金、過戶費和手續費方面比國家規定的要低,甚至干脆被免除,但即使是當前通行的1‰的傭金,如果頻繁交易的話,股民實際支付的傭金總額也不是個小數目。交易費用越高,對市場的“抽血”效應就越大。所以,本次交易費的總體降幅為25%,雖然不是很多,但累積起來會不少,它有利于股民取得財產性收入。而財產性收入正是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的改善收入分配關系的重要方面。
總之,股市在大躍進后需要大治理、大改革。唯有徹底的股市再造,才能使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從而確保股民從股市上得到合理回報,奠定制度基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