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事實將證明此輪調控還是錯的
2012年4月25日,搜狐財經主辦了《任他評說》——與任志強共話地產的邏輯讀書沙龍討論會,現場任志強除了發表關于房地產的種種精彩觀點,同時還與北大學子互動交流了關于微博、金融、土地制度等等方面和領域的話題。以下為北京華遠地產公司董事長任志強先生主題演講:
任志強(北京華遠地產公司董事長):
給窮人蓋房是政府的事
到目前為止我一共出了四本書。第一本書是《任人評說》,意思是說我對政府的一些政策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見。比如說大家都說我“只給富人蓋房子,開發商的商品房都是給富人蓋的。”很多人罵我“你怎么只給富人蓋房,而不給窮人蓋房。”但是我也在書里說到“給窮人蓋房是政府的事。”但是沒人聽這句話。
1998年23號文件開始的房地產市場化改革,同時取消了分配。1998年10月份中房協第三次會議當時我就提出,如果要實行房地產完全市場化,必須同時實現建立分房保障制度,讓買不起房的人由政府實施保障。大家可以在這個書里面找到其中一部分論點。
那個時候政府不愿意聽,到什么時候才聽?10年以后,2007年出了一個相關政策。可以想一下,如果10年以前開始做廉租房保障措施,是不是我們今天不用大叫“用大躍進方式生產保障住房”。
政府調控讓房價越來越高
一段時間之后我又出了第二本書《任我評說》,還是沒人聽我的,所以還得我說。同時我在里面又提到類似的問題。2003年出現宏觀調控,但是沒有解決土地制度問題,同時2003年我們誤解房地產市場投資過熱,所以當時提出了“關緊兩個閘門”,土地和銀行信貸投資的閘門。這本書里我提到,如果關上這兩個閘門,中國房地產一定會出現價格高速上漲和波動。1998年到2003年房價平均增長3.5%,我們收入增長9%,到2003年的時候房價并不高。
1989年2月20號《人民日報》有一篇文章特別提到北京市推出了一批房子,價格為1600到1900元,這個價格高的不得了。當時的大學生,要按當時工資算,我們大學生100年都買不起。從《人民日報》的誤導中可以看出來,那個時候的大學生,就是1989年的大學生,今天有幾個沒買房子的?因為他們并沒有估計到在社會和經濟發展過程當中人們要進城,人們收入會提高。而那個時候收入提高速度遠遠超過土地價格增長速度,所以那個時候沒有分房子的也都買得起房。當時還有一部分福利分配,兩者加起來,那個時候解決住房問題速度是最快的。
從1995年到2003年,每年有2400萬人進城,但是哪個報紙上拼命呼喊“房價又漲了?”為什么出現問題,主要是2003年開始限定土地供應量。2003年以前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長土地供應量,但是2003年以后有連續14個月的低增長,正增長是5%左右,負增長是15%左右。所以到2007年土地價格出現大量的天價地價,于是出現了房價高漲,而真正的房價高漲是在四萬億之后。
如果人民收入彈性指數為1的話,2003年之前房價指數和收入彈性指數基本是平級的,2007年差別不大,但是2008年以后房價和收入出現巨大差異,原因在于2003年關緊那兩個閘門出現問題。為什么2003年房地產投資會高漲?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把大量的房地產以前的單位建房投資取消了,轉換成市場。在這個替代過程當中可以發現,單位建房原來占到總建筑量的60%到70%。但是1998年以后,房地產上升這部分上升很快,那部分下降很快。所以在《任我評說》里頭告誡政府如果不改變現有政策,僅僅靠調控,只能讓房價越來越高。
自2006年以后的情況也說明到目前為止我對市場的預測沒有錯誤。沒有人說我以前說得什么事,現在看來是錯的。至少可以看看前三本書。
最后一本書《任他評說》,當年市委書記,現在北京市委組織部長跟我說,“這次也讓大家說說。”所以這本書的名字叫做《任他評說》。
書里第一部分幾乎都是別人說,我們從微博、博客、其他各種反映當中看看大家怎么說任志強。于是,我請了兩位來給我寫序、評。第一位是王巍理事長。我說“你需要看書嗎?”他說“不需要看,我也知道任志強是什么樣。”所以他用了一個典型字“軸”。我們看一下前言,其實他沒有看書里寫什么,他就瞎寫了一個序。這個序和書里的內容沒有什么關系。但是我既然起名叫《任他評說》,就是別人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所以這個序和書里的內容沒有關系。一般看完序大概知道書里的內容是怎么回事兒,但是這個不是,他只說人是怎么回事兒。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