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盛剛:中國和金磚國家已變成“第二世界”
不同的國際格局以及國家在國際格局中的定位決定一個國家的外交走向。上世紀中國根據毛澤東提出的三個世界理論,對復雜的國際形勢作出了清晰的分析和正確的判斷,中國屬于第三世界,所以中國的外交走向主要是團結亞非拉國家,反對美帝國主義霸權。目前國際格局已經發生根本變化,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價值觀,我們依然可以將世界劃分為三個層次,美國和西方國家為第一世界,它們是現有世界治理體系的制定者,非洲和南美落后國家為第三世界,而金磚國家共同組成了當今世界的第二層,即第二世界。
第一世界: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依然是當今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它們掌控核心技術,全球產業鏈的上游,同時也是當今世界治理體系的制定者和主導者。但是它們的實力正在衰退,而衰退的原因在于它們的發展和成功,因為發展導致有效需求的不足,因為消費不足致使它們成為消費大國,最后因為過度消費使它們陷入凱恩斯陷阱,走向衰退。首先,過度消費導致債務的上升,因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其二,過度消費導致創新能力的下降,因為有了消費,人們就不急于去創新了,消費顯然比創新容易。其三,過度消費導致社會對政府的過度依賴,導致政府福利開支的巨增。其四,過度消費導致政府對市場干預力度的加大,進而扭曲了市場自身的恢復功能。其五,過度消費導致社會倫理道德的喪失,人們盡情享樂,忘記了節儉的美德。最后,過度消費導致國內產業的轉移,因為消費最終并不能徹底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為了生存和更高的利潤,企業只能選擇大逃離。而企業和資本的大逃離和大轉移導致美國和西方國家國內產業空洞化,失業率上升,人們生活每況愈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