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7107億 信貸需求明顯回落
2月份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7107億元。其中,票據融資新增量為1106億元,創下2009年4月份以來的新高。業內分析,扣除票據融資后,實質性新增貸款較上月明顯回落,顯示實體經濟對實際貸款需求在弱化。
央行9日公布數據顯示,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107億元,較上月回落274億元。但是票據融資卻達到1106億元,與上個月80億元的新增額相比,增幅迅猛。新增的票據融資占新增貸款的比重達到15%左右。
光大銀行首席宏觀分析師盛宏清指出,票據融資是短期的資金拆借,操作靈活,多用于2-3個月的臨時資金周轉。而1年期及以上的信貸才多運用到新增、再建、續建項目中,也就是市場所認為的實質性有效貸款。
扣除票據融資,可以發現2月份有效新增貸款比上月明顯回落1300億元。盛宏清認為,這說明企業對實際貸款需求是弱化的。
“再考慮到2月票據貼現利率下降,可推測2月有效信貸需求不足。”交行金研中心同時指出,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仍在下滑,表示企業對盈利前景不看好,不愿融入更多中長期貸款以加大投資。
全國人大代表、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9日也指出,前兩個月金融機構貸款增長出現放緩,其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隨著經濟增長放緩,市場對貸款的需求下降。但是,過去連續三年信貸投放總額已達到25萬億元人民幣,現在信貸投放趨向較理性,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對于造成信貸需求不足的原因,交行金研中心認為,外部需求不振、企業盈利預期下降,房地產開發貸款和融資平臺貸款受到限制,住房成交量低迷的情況下個人貸款需求也難以明顯轉好,春節因素導致很多企業推遲開工則進一步放大了這種效應。
與1月份存款大規模流出銀行體系截然不同,2月份存款大幅增加16000億元。業內認為,其主要是由于節后現金回流銀行體系、外匯占款可能繼續恢復增長。
對于下一步的信貸投放,交行金研中心預計,隨著節后企業開工,加之融資平臺貸款相關政策明朗,信貸需求會有所恢復,預計3月份新增貸款有望回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