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網絡已變得無處不在。然而,技術的發展就像是把雙刃劍,網絡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難以抵御的風險,這從此前幾起電商巨頭因為網絡引發的風險案例就不難看出。因為光纖被挖斷、員工誤操作、黑客攻擊等原因,網絡安全事故層出不窮,這些風險給企業經營和聲譽帶來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不可忽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如何避免和轉移網絡風險方面“下功夫”,網絡風險保險也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
目前,在世界范圍來看,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促使網絡風險保險蓬勃發展。在美國,網絡風險保險市場從無到有,現今已擁有數十億的市場規模。數據顯示,2014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所購買的網絡風險保險限額平均大3410萬美元,比2013年的2780萬美元增加了22%。在這些大型公司中,金融機構購買的平均限額居首位,電力及公用事業公司以及通訊、媒體和高科技公司緊隨其后。
從全球范圍來看,各公司目前主要從事先防范和事后止損兩方面來維護公司利益。事先防范是指公司努力平衡好保護自身重要商業信息的機密性和法律要求披露公司重大信息的及時性兩者之間的關系,盡力做到履行及時披露信息義務的同時保全商業機密信息。事后止損是指公司了解到由于網絡漏洞遭受損失的第一時間對該事件展開深入全面的調查,及時解決技術上的缺陷,將損失降到最小。
據達信(北京)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黃翀介紹,網絡風險保險主要針對事后止損方面,越來越多的商業團體和公共事業尋求保險來保障由數據泄露和營業中斷帶來的財務損失。根據達信報告,2014年達信美國客戶購買單獨網絡風險保險的數量比2013年增長了32%。達信預測,這一增長趨勢2015年將會繼續延續。
針對網絡風險保險費率與承保方面,達信報告稱,由于損失頻率和嚴重性不斷加劇,同時不時傳出網絡攻擊和營業中斷的新聞報道,2014年的網絡風險保險的保費一直起伏不定。對于基層保險和綜合保險項目而言,第四季度續保費率的平均增幅低于第一季度。
現在來看,在我國國內,大多數與互聯網關聯程度較高的企業對于網絡風險保險并沒有足夠重視,以一個此前發生的案例來看具體數據,一項網絡安全事故引發的第一方損失(包括數據資產損失、營業損失和網絡勒索)、第三方損失(包括侵犯隱私、機密和安全責任等)造成的損失和應對費用總成本達到了825.8萬美元。
如網絡風險一旦發生,它損害的對象是廣泛的,除了物質財產的直接損失,因知識產權、電子數據、資料、企業或個人信譽等遭受的侵害,將會成為企業日益關切的問題。
中國房價再次開啟“飛行速度”。數據顯示,8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漲勢驚人,杭州甚至上演了網簽的“生死時速”。“一個月漲一萬”的恐慌情緒迅速蔓延,隨著房價暴漲,房地產信托產品也卷土重來,今年以來,房地產信托發行規模已高達1,549.16億元。而有分析認為,高燒的房價致使房地產信托暗藏風險。
成交價、成交額、溢價率從一開始的一月一刷新,到后來一周一刷新,從一周一刷新到一天一刷新,最后甚至一天內幾次打破剛出爐的紀錄。行業資產泡沫顯現,專家提醒,這里面醞釀著巨大的市場風險。
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征地領域是近年來腐敗案件多發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不少黨員干部因執法、征地過程中的腐敗,觸犯黨紀國法而鋃鐺入獄,給干部本人和家庭造成嚴重后果。
銀監會日前發布了《關于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即“35號文”,要求理財業務與信貸業務、理財業務與自營業務、理財產品之間相分離,理財業務管理部獨立運營、獨立風控、獨立核算,并要求銀行在今年9月前完成理財業務事業部制建設。
劉家義表示,2013年6月底至2014年3月底,審計的9個省本級和9個市本級政府性債務余額增長3.79%,比2013年前6個月平均增速下降7個百分點。樓繼偉表示,下一步將密切跟蹤和評估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狀況,對債務高風險地區進行風險預警,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行為。
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穩定長效的多渠道補償政策,完善績效考核和人事分配制度,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合理拉開收入差距。重點做好流動人口、農村留守兒童及老年人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全國40個城市開展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試點工作。
據英國《金融時報》12月12日報道,歐洲銀行業管理局(EBA)已對購買類似比特幣的虛擬貨幣顧客所冒風險正式敲響警鐘,并將于12月13日發表聲明,對比特幣價值的大漲大落,“數字錢包”被入侵等的風險,和缺乏對于用戶的法律保障一一做出預警。
夏季是大雨的多發季節,車子很容易受到暴雨的侵襲。不過,目前車主防范此類風險的意識不斷增強,在雨季涉水險投保量明顯增加。平安產險北京分公司數據顯示,6月增幅達到217%,而7月也達到133%。
在中國整容整形業興起的近10年中,20萬張臉被毀掉。可能出現的危險:感染,皮下出血,出現疤痕,耳垂形狀變形,神經損傷引起的面部麻木或面部不能隨意抽動,脫發,皮膚損傷。
最好的戀愛應該像打麻將,要有點游戲精神,自負盈虧,絕不撒賴,愿賭服輸,好聚好散!
先閉上眼睛想想,上一次使用現金是什么時候?吃飯掃碼付款、看病微信支付、電費水費用支付寶……衣食住行“無現金”消費悄然流行。
樓市不能任由“郁金香效應”蔓延,不能成為擊鼓傳花式的風險游戲。樓市的周期性瘋狂表明,僅僅憑過去的調控手段顯然不夠,需從更深層面尋求調控新思維。
國家統計局13日發布的1至8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數據透露出一個訊息,房地產市場風險正在加劇。
校園借貸有風險 好借不好還
必須警惕樓市償債風險,若任由土地市場過熱情況延續,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或面臨較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