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單上寫的保障期是“終身”,投保一年后保險公司卻提出退保的要求。昨日,市民李小姐(化名)向記者爆料稱,她去年6月初在某網銷平臺上購買了一款萬能險產品,近日該產品一年期滿,保險公司給出了6.5%的結算利率。李小姐覺得產品的收益還比較可觀,便想讓本息繼續增值,同時也繼續享有一定的人身保障。可是,在到期之前,李小姐接到了保險公司要求退保的短信。李小姐就納悶了,保單上寫的保障期明明是“終身”,“只要交錢,想保多久不是自己說了算嗎?”
投保萬能險遭單邊退保
市民李小姐一直有著投資理財的偏好。去年6月初,她看中了北大方正人壽的一款萬能險產品,“這款產品是在淘寶上賣的,他們給的預期年化收益6.5%,看上去很不錯。”李小姐告訴記者,就是看到這么高的收益,才下定決心投保,并且一次性買了5份,每份1000元,一共花了5000元。
時至今年5月底,李小姐投保的萬能險即將時滿一年,而在這時她接到了一條短信。短信是保險公司發來的,其主要內容是,“我們將在產品生效滿一年時,將保單賬戶價值金額全部退出,同時該合同效力終止。資金最晚將于退出后2個工作日內轉至您的余額寶賬戶。”
收到這條短信后,李小姐大感詫異,“當時投保后,看到電子保單上寫的是‘終身’,所以我一直理解的是,只要不退保,它就是一份終身保險,而且還能享受較高的利率。”李小姐不解心中的疑惑,隨后便找保險公司要說法。李小姐告訴記者,“打他們的客服電話,其中一個客服說,不想退,也可以不退。”可后來,李小姐很快就收到了另一個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對方解釋說客服的理解錯了,語氣肯定地說這就是一年期產品,要求我必須退保。”
后來,李小姐試圖和這位工作人員理論,“既然是一年期的產品,為何電子保單是終身,你們以哪個為準?”而據李小姐回憶,當時涉事的工作人員并沒有正面回應,“說回頭給我電話,但我也一直沒有等到回復。”
直到6月4日,李小姐的余額寶賬戶上有一筆5325元的入賬,而這筆錢就是她所投萬能險一年滿期之后的賬戶現金價值。經計算,產品的年化結算利率剛好是6.5%。
險企回應稱產品已停售
根據李小姐提供的電子保單,記者發現,涉事保險產品的全稱為“北大方正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保利來終身壽險(萬能型)”。和其他萬能險產品一樣,這款產品除了有身故和全殘保障之外,投保人定期(一年)還能得到一筆投資收益,保底收益是2.5%。值得注意的是,保險公司在保單上還注明,“本合同的保險期限為終身。”
隨后,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北大方正人壽客服,對方回應稱,“去年我們確實在淘寶平臺上賣過這款產品,但兩天就賣光了。”當事客服說,“目前這款產品已經停售了,不僅在淘寶平臺上,其他平臺也沒了。”而針對消費者沒法繼續投保的情況,對方則表示,“這就是一款一年期的產品,滿一年后返還客戶的賬戶價值,合同也就終止了。”不過,上述客服補充,北大方正人壽的其他萬能險產品都是“長期投資型的,保障終身的,具體投幾年看客戶自己需求,沒有像保利來只能投一年的情況。”
為了弄清原因,記者嘗試在某網銷平臺上投保一份萬能險產品。在投保過程中記者發現,在一款萬能險的產品合同中,有一條關于“領取授權”的規定,“本人申請××人壽(保險公司)在合同生效滿1年時將萬能險賬戶資金全部轉回支付賬戶。”而在李小姐提供的電子保單上,記者并未發現類似的規定。李小姐也反映稱,“投保過程中沒有看到授權規定,也沒有看到任何相關的聲明。”
為此,記者采訪了一位資深的壽險人士,他告訴記者,“終身壽險以一年期的理財產品來操作,可能只是為了滿足短期的保費規模需求。一旦達到需求,便不再推售。而滿一年后,保險公司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單邊地強制客戶退保,進而將營銷重心傾向于其他產品。”但在李小姐看來,保險公司單邊退保是違反了合同約定。她目前正在找監管部門投訴,截至記者發稿,監管部門給出的答復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按照保險法,他們是不能單方面退保的。記者李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