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車做專車出事 保險公司可拒賠
私車載客隱患一籮筐——Uber等互聯網專車通過提供高效而廉價的出行服務,短時間內改變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格局,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睞,很多私家車紛紛加盟專車,但是,私車載客存在的安全隱患,你知道多少呢?讓我們用保險篇、司機篇、車況篇、安全篇等四大隱患篇章,力求讓你一目了然。
■專題統籌:辛捷愷
■專題采寫:新快報記者 張亮 牟曉翼
保險篇
夢想:專車出車禍,會有賠付 現實:車非合法租賃車,保險公司可不賠
雖然從上個月起,很多私家車加盟專車時被要求買至少30萬元的乘客座位險,但專車發生交通事故,乘客能否獲賠呢?
據保監部門負責人介紹,無論什么專車品牌,只要車源是合法的租賃車,購買保險后,保險公司都必須賠付,賠付額度則根據各家專車公司投保的類型和保費額度確定。但只要是私家車掛靠的(行駛證為非運營車輛),無論購買了什么類型的保險,保險公司仍可以拒賠,最終估計要靠法院裁決。據記者了解,此前南京發生過專車交通事故案例,法院判決支持保險公司不賠償。
記者從幾家保險公司了解到,目前保險行業也在積極創新,但并無針對私家車做專車的險種(涉嫌違法營運)。按去年“車險信息平臺數據報表”數據對比,營運客車的保費較非營運客車高3800元/輛,目前國內營運客車的車均賠付高于非營運客車2900元/輛。所以,私家車以非營運車輛保險來獲得專車運營的賠付,是損害保險公司利益的。
部分專車公司如滴滴快的專車和易到用車等,都直接和保險公司合作,購買了多險種保險,包括要求提供車輛的租賃公司按座位數量,給每個座位購買最高30萬元的乘客座位險。滴滴快的還專門成立了理賠基金,聲稱一旦發生事故,先從理賠基金賠付,再由租車公司向保險公司申請賠付。但記者就此采訪了不少專車司機,發現這些保險僅涉及租賃車,針對私家車并無明確保險保障。Uber司機盧師傅表示:“我們(私家車)出了事,公司目前是不管的,要自己按本車的保險申請賠付。我現在第三方都買了50萬元以上。”
按交通部門的說法,如果是私家車掛靠在打車軟件平臺上載客,即使車主購買了各種責任險,但由于屬非法運營,保險公司仍可以車主擅自改變車輛使用性質,增加保險風險為由拒賠。但在實際過程中,可能出現乘客為了獲得保險,配合司機隱瞞非法營運的情況。劉師傅說:“其實乘客也明白,如不隱瞞可能就只有找司機和車主索賠,搞不好一分錢都拿不到。”
一款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以其“高收益、低門檻”的特點,迅速成為市場焦點。
從具體賬戶層面看,4月份,納入統計的197個賬戶中,有196個賬戶取得正收益。記者注意到,收益率排名前三的均為激進型賬戶。與此同時,指數型賬戶整體表現優異,其15.78%的平均回報率在各類賬戶中居首,也跑贏了指數型基金指數15.59%的同期漲幅。
近期,各保險公司相繼公布了3月份的萬能險產品結算利率。受益萬能險新規,2015年發行的多款萬能險產品,初始費用和保單管理費、風險保險費、退保費均有所下降,有的產品甚至免費。
活動現場,陳小兵教授以“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為切入點,詳細分析了癌癥發病率高、死亡率高、醫療費用高的原因、現狀及其危害,并鮮明地給出了樹立防癌意識、重視體檢和預防等有效防癌的方法。
太平人壽“名家之約”系列講座全面升級 啟動17省市全國巡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