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一季度,中資企業跨境并購金融行業資產出現井噴。根據晨哨集團發布的《2015年一季度中資海外投資并購報告》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共發生13宗并購交易,涉及金額高達56.48億美元。環比上升372.64%,同比上升73.62%,占一季度中資海外并購總額的14.09%,位列所有行業的第三位。
歐洲金融行業熱度不減
晨哨研究部表示,歐洲是2014年中國企業投資海外金融行業最熱衷目的地,該種態勢延續至2015年第一季度—歐洲以19.65億美元再次成為中資金融行業海外并購最熱門目的地。歐洲金融行業深陷歐債危機漩渦之中,金融企業資產價格大幅下挫。同時歐元的大幅度貶值也為中國企業尋找價值洼地帶來了極大的機遇。
海外保險行業受到追捧
中資在2015年一季度對于海外保險行業的投資呈現井噴之勢,9宗新增金融行業海外并購中對保險行業的投資占據4宗,涉及金額約16.66億美元,以并購金額計,占據一季度中資金融行業海外并購比例約為47.76%。
2014年以來復星集團奉行“巴菲特策略”先后并購了海外4家保險公司,揭開了中國企業并購海外保險公司的序幕。復星集團投資海外保險公司的理念是利用成本相對低廉的海外保險資金在海外眾多行業進行深耕布局。對于另外一家海外保險公司“大買手”安邦保險集團而言,利用低廉的海外可投資保險資金固然是其并購海外保險資產的一個重要原因。晨哨研究部認為拓展海外保險市場,實現戰略協同效應是其購買海外保險資產另一個關鍵的因素。
海外保險行業的 “誘惑”
晨哨研究部認為,并購海外保險公司可助力國內保險企業有效配置海外投資組合,分散風險。
國內保險公司本身有著巨大的境外投資需求。保險公司負債久期長,可長達20年至30年,但是國內資產久期短、金融市場品種相對單一,國內投資往往有期限錯配情況。因此保險資產“走出去”是由保險行業投資特性所決定的。因為不動產行業具有資產久期相對較長、收益穩定、投資管理簡單易復制等特點,符合保險資金的投資需求。所以目前險資出海主要投向為不動產行業。例如:中國人壽股份有限公司收購了倫敦金絲雀碼頭10UpperBankStreet辦公樓。安邦保險以19.5億美元從希爾頓酒店集團處將紐約公園大道上的華爾道夫酒店收入囊中。陽光保險集團則以4.63億澳元收購了澳大利亞悉尼的喜來登公園酒店。
但是保險資產投資非常關注投資標的的分散化,隨著對于險資出海政策的不斷放松,險資出海將不會僅僅聚焦于不動產行業。但是國內險資對海外投資市場往往缺乏深度的了解與認知。海外保險公司熟稔當地投資市場,可幫助國內保險企業有效配置投資組合,分散風險。例如,2014年復星通過旗下葡萄牙保險公司Fidelidade成功收購葡萄牙醫療服務商ESS。
晨哨研究部認為,并購海外保險公司可引導海外低成本保險資金進入國內市場。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浦東新區副區長簡大年3月26日透露,保險業將成為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領域的突破口,將盡快推動保險資金跨境雙向投資政策落地。國外險資具有低融資成本優勢,在保險資金跨境雙向投資政策實施后,通過并購海外保險公司可以引導海外低成本保險資金進入國內市場。
海外保險行業如此“誘人”,“懷揣巨款”的國內保險企業豈會坐視機會流逝。2015年2月,安邦保險集團投入約11.7億美元接連買入荷蘭VIVAT 保險集團與韓國東洋人壽保險集團。隨著保險資金跨境雙向投資政策的推進與落地,國內保險企業出海并購海外保險企業或將常態化。
社保是普惠制,強調廣覆蓋,在保額上額度較低,消費者可以有針對性地搭配額外的商業險進行補充。
保監會發布關于“跌停險”的風險提示。4月1日,某互聯網投資社交平臺可預約與股價波動相關的“跌停險”產品,該網站稱其目前正與國內某保險公司進行合作,不久將正式推出此產品。
隨著各險企對互聯網產品的重視,互聯網保險產品的開發崗也比較吃香,部分險企也開出了20萬元-40萬元的年薪招聘互聯網保險事業部經理。這些保險產品多數打著互聯網保險創新的旗號,通過網銷平臺銷售,因其具有博彩性質被保監會禁止銷售。
太平人壽河南分公司受理客戶的理賠申請后,借助公司的“全國通”運營服務平臺,河南、廣西兩地聯動,在確認客戶保險事故屬實后,快速賠付李先生受益金五十余萬元。
“暖心”:理賠必備材料弄丟了,保險公司為你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