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險企入市腳步遲緩 謹慎面對投資比例上調
五大上市險企都已交出去年的成績單,盈利齊增成為一大看點,投資收益的提高為其增色不少,而這其中債券等固息類投資則成為拉動投資及凈利增長的引擎。與此相比,險企對股票基金等權益類投資的依賴正在弱化。北京商報記者獲悉,盡管今年監管對險資介入藍籌股、優化股等放閘,但這些炒股新政似乎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另類投資才是險企未來的大蛋糕。
投資收益同比增近五成
五上市險企投資收益扮亮業績
縱觀各家上市保險(放心保)公司去年的年報發現,盈利齊增成為共同亮點,其中國壽以124%的增速領跑,實現凈利248億元;太保也以82%的凈利增速緊隨其后,實現凈利92.6億元。
數據顯示,去年整個保險業的平均投資收益創近四年新高,達5.04%。在險企亮麗業績的背后,投資收益的增長功不可沒。據北京商報記者初步統計,去年平安、國壽、太保、人保、新華五大上市險企的總投資收益達2357億元,同比增長48.9%,大約是其凈利總和的3倍。
具體而言,國壽去年實現投資收益959億元,同比增長19.9%。此外,新華保險去年的凈利同樣實現超五成增長,達44億元,而其總投資收益達24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2.7%,總投資收益率同比提升1.6個百分點至4.8%。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去年實現凈利潤增長四成達281.54億元,除了其在互聯網領域拓展新的商業模式,電網銷及交叉銷售業務持續增長,在投資收益方面的較好表現同樣助推業績增長。據悉,中國平安去年通過投資組合實現總投資收益為52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5%,總投資收益率由2012年的2.9%上升至2013年的5.1%。此外,人保集團則通過控制產險綜合成本率并把握投資機會,使公司去年總投資收益率達5.2%。
據悉,去年貨幣市場出現季節性資金緊張,債券市場收益率大幅上升,股票市場結構分化顯著,這也給不少險企的投資帶來了機會。國壽相關負責人就此指出,公司去年通過新增高固定利率協議存款、優化債券投資結構,同時把握權益類投資節奏,并不斷推進商業不動產項目投資。
投資占比普遍超八成
固息收益增長成業績引擎
北京商報記者查閱各上市險企的年報發現,五大上市險企固定收益類投資總規模達40201億元,占整體投資總額的81.2%,固息收益也成為業績增長的主力軍。平安去年凈投資收益達530.67億元,同比增長27.6%,其在年報中解釋,這主要歸功于投資資產規模增長和固定到期日投資利息收入相應增加。
據了解,去年國內資金利率巨幅波動,呈現前低后高情形, 6月末一度出現錢荒,受到流動性緊張以及利率市場化影響,收益率不斷創出近幾年新高。在此背景下,不少險企也開始進行投資布局。平安年報顯示,去年將固定到期日投資占總投資資產的比例由2012年的81.4%提升至去年的82.2%,而固定到期類投資規模達到10117億元,規模同比增長15.7%,其中債券投資與債權計劃投資規模增幅較大。
此外,太保的固定收益類投資規模達5655億元,同比增長6.1%,占整個投資規模的84.8%,除了銀行定期存款占比下降4.6個百分點,債券投資、債權投資計劃 、理財產品以及其他固定收益類投資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新華保險固定收益類投資規模達到4873億元,同比增長13%,而其占整個投資規模的比例高達88.7%,新華保險投資資產買賣價差收益增加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確認資產減值減少,促使其凈利增長。此外,國壽也是根據市場變化新增高固定利率協議存款,墊高存量資產收益水平、增配高等級信用品種來提升投資收益。國壽固定收益類投資規模達15592億元,占比為84.3%,其中貨幣資金、定期存款以及債券投資占比都有所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人保集團固定收益投資規模3966億元,占比為60.8%,這也是五大上市險企中固定收益類投資占比最低的公司。
股市投資占比縮減
炒股新政刺激難奏效
隨著保險投資不斷松綁,保險公司在投資操作上擁有了更高的自由度。今年從險資可投資創業板股票、啟動歷史存量保單投資藍籌股政策,再到進一步放寬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限制,將保險資金投資權益類資產、不動產類資產30%。
面對頻發的險資炒股新政,保險公司的積極性未見提高。據保監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末,保險資金持有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8330.85億元,占比10.63%,較新政發布之前并沒有明顯變化。
反觀去年上市險企的投資策略,調低倉位進行避險成為主基調,其中國壽將股票、基金配置比例由2012年底的9.01%降低至7.5%。新華在年報中表示,去年投資資產買賣價差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及投資資產減值損失合計收益10.65億元,較上一年虧損63.35億元明顯好轉。雖受到2013年國內資本市場低位運行的影響,但由于及時進行結構性調整,實現投資資產買賣價差收益24.1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太保則在去年進行一定幅度加倉,其權益類投資占比達11.3%,較2012年上升1.3個百分點,由于權益類投資資產分紅收入超過25億元,同比增長37.9%,固定投資收益及證券買賣差價增加也促使其投資收益的進一步提升。另外平安股票倉位維持2012年同等水平,占比為7.1%,投資基金占比略有提升,不過由于其投資資產規模的擴大,權益類投資規模也增長不少。
一位保險公司內部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盡管去年股票市場存在很多結構性的機會,監管部門也出臺多項政策鼓勵險資入市,但目前市場走勢并不明朗,大部分險企對股票市場的態度都比較謹慎,不會大幅加倉。
債權計劃井噴
另類投資成險企逐利熱點
從上市險企的年報中不難發現,債權投資計劃受到了險資的追捧,其中平安另類投資方面增長更勝一籌,去年底債權計劃投資規模為1074億元,同比增長187%,占比大幅提升5.2個百分點至8.7%。太保也在債權投資計劃猛發力,去年共發起設立15個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相當于此前六年合計完成項目數量的1.2倍,規模達229.5億元,同比增長113.5%。
截至去年底,太保資產已成功設立的另類資產管理產品數量累計達30個,設立規模達到657.5億元;債權計劃投資占比也同比提升0.7個百分點至5.2%;國壽也在積極推進不動產等項目投資,其中基礎設施和不動產投資計劃累計投資金額約599億元;人保在次級債及債權計劃方面投資規模達735億元,同比增長88%,投資規模占比也提升4.7個百分點至11.3%。
此外,去年新華保險債權型投資在總投資資產中占比55.6%,同比增長6.7個百分點,主要也是因資產支持計劃、信托計劃、債權投資計劃的增加。對于險資青睞債權投資計劃,太保解釋,這不但拉長了險企的投資久期,還有效地提升了凈投資收益率。
而債券投資計劃出現井噴,與監管政策的導向不無關系。去年初,保險資金投資債權計劃由備案制改為注冊制,保險債權投資計劃迎來了春天。僅去年一年新增注冊保險債權投資計劃90項,注冊規模超2800億元,注冊數量和規模相當于此前七年的總和。由于信息披露的相對缺失,不少業內人士對發行規模放量后所致的流動性擔憂,呼吁加強監管,險企把關債權質量。
北京商報記者 劉偉/文 賈叢叢/制表
北京商報《保險周刊》專家顧問團成員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 郝演蘇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教授 庹國柱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保險系副主任 魏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