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壽險保費排名:中法人壽跌幅七成規模墊底
農歷新年一過,各家保險公司都在為開門紅拼戰。但是去年的成績如何?
根據保監會公布的年度保費數據,經歷了兩年的低谷,停滯不前的壽險行業開始復蘇。2013年壽險保費收入總計1.07萬億元,同比增長7.86%。
統計顯示,在總規模上,前三甲沒有變化,分別是中國人壽(14.38, 0.33, 2.35%)、平安人壽[微博]和新華保險(22.34, 0.19, 0.86%)。
去年最大的變化是一些中小壽險靠萬能險和投連險實現逆襲。弘康人壽表現最出彩,比2012年翻了8934倍。其次是珠江人壽、和諧健康、正德人壽和前海人壽,均為中資壽險公司,增長幅度均超過了50倍。
68家運營滿一年的壽險公司僅有6家出現了負增長。其中中法人壽不僅保費規模墊底,保費跌幅也最大達69%。
中法人壽為何會有如此巨大的跌幅?面對近七成的跌幅,中法人壽有沒有采取相應措施?其2014年的政策又是怎樣的?《投資者報》記者帶著疑問撥通了中法人壽副總經理朱宗樹的電話,但他以“公司不接受采訪”為由對有關疑問沒有給出合理解釋。
壽險“觸電”
萬能險規模成保費逆襲捷徑
2013年萬能險可謂是大放異彩。萬能險的結算利率乘著互聯網金融這場“東風”一路走高,各家壽險公司的萬能險產品銷售額也高歌猛進。
萬能險素以收費項目繁多著稱,而電商平臺大大削減了萬能險的成本,給其帶來了新的機遇。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熱潮不斷抬高萬能險利率上限。2013年,活躍于各大電商的中小險企萬能險產品結算利率大多飆升到5.2%以上,國華萬能險利率甚至飆升至7%。此外,當前資本市場頻繁波動,醫療健康、養老保障需求也日益高漲,兼顧保險保障并具有穩定性收益的保底型萬能險產品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
一位壽險人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過去保費統計萬能險常常被排除在外,但是從前年開始,監管層看到其他金融機構管理規模迅速增長后開始轉變觀念,對于萬能險、投連險等投資性險種改變態度,去年年中重新將萬能險、投連險細分作為一個統計指標。
各家壽險公司,尤其是中小壽險公司將萬能險作為突破市場份額的一條捷徑。而事實上,去年,確實有不少的公司實現了逆襲。
據保監會發布的數據,2013年萬能險產品為70家壽險公司提供了3212億元保費,平安人壽、生命人壽和華夏人壽就分別有719.17億元、485.46億元、331.98億元進賬,中國人保、國壽股份、新華和泰康等也均在百億元以上。
除了這些大型公司,中小壽險也不甘示弱。增幅排名前列的珠江人壽、和諧健康和正德人壽2013年萬能險占總保費比例均高達99%,排名第五的前海人壽也高達97%。另有8家公司萬能險比例也超過70%??梢哉f明,這些中小公司是靠著萬能險打天下。
不過,萬能險比例過高,對公司長遠發展也存在著高風險。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指出,隨著保費增速放緩,部分保險機構迫于業務增長壓力,大力發展短期限和高收益的萬能險產品等理財型保險業務,快速提升規模和市場占有率。這些萬能型產品,期限多為1年或2年,結算利率達到5%甚至更高,手續費率3%左右。而近年來,保險資金收益率僅為4%~5%,有時還更低。此類高回報要求的保險業務,將迫使保險資金盲目追求高收益率,進而引發各類風險。
六家公司負增長 中法跌七成墊底
同比增幅冠軍弘康人壽是2012年7月注冊成立的,到現在僅運營了一年半,但其去年的表現可謂是奪人眼球,保費翻了8934倍。
2012年弘康人壽保費規模為15.5萬元,排名墊底。今年,雖奪得同比增幅狀元,但13.87億元的保費規模也只排到第51位。
2013年以負增長收官的6家壽險公司分別為中法人壽、幸福人壽、民生人壽、長生人壽、國壽存續和恒安標準,跌幅分別為69%、16%、14%、5%、4%、4%。
中法人壽成立于2005年12月,由國家郵政局(現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與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以下簡稱“CNP”)合資成立,注冊資本2億元,各持50%股權。
成立后,中法人壽表現不俗,保費收入從2007年開始以95%、200%、109%的增幅連年遞增。2009年達到頂峰,保費收入2.7億元。
可惜好景不長,2009年中國郵政集團和200個省(區、市)郵政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了中郵人壽。中國郵政集團持有20%的股權,成為中郵人壽的第一大股東,自此更加偏疼自己的“孩子”。
2013年不少險企進行增資,而與之形成截然對比的是,中法人壽8年來從未增資,注冊資本仍為2億元。也正是這個原因,該公司只能作為區域性保險公司開展業務。目前,中法人壽正面臨股權轉讓的問題,中外股東將雙雙出讓股權。面對連年跌幅,公司副總經理朱宗樹拒絕接受采訪,公關部電話也無法接通。
跌幅第二的幸福人壽在2012年虧7.9億元,去年更是巨虧9億多元。2013年3月,保監會曾對償付能力不足150%的幸福人壽發出監管函,責令其暫停增設分支機構,并停止開設新業務。
排名第三的民生人壽,2013年第二大渠道銀保規模驟降,其他渠道也多有下降,僅個險有所增長。2005到2009年間,民生人壽反復變化的業務政策曾給其經營業績帶來巨大的不利影響。而其經營策略的搖擺與公司存在的治理結構問題不無關系。自2006年至2010年,民生人壽發生了5次股權變動,其開業后還曾三換總經理。決策層的頻繁變動,給其經營管理、業務發展、員工隊伍建設甚至公司的品牌形象都帶來了負面影響。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