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俊波的大保險棋局:讓8.3萬億險資活起來
掐指算來,項俊波履新中國保監會主席兩年零兩個月,這26個月見證了保險業從行業監管到行業利潤的嬗變。
2013年曾被項俊波稱為可能是保險業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不過,這一年下來保險投資收益率突破5%,創近4年新高,行業利潤總額增長1.1倍,這讓保險業掌門人臉上終于有了笑意。
事實上,保險業的“揚眉吐氣”正是得益于保監會在去年大力改革險資運用體制,拓寬投資渠道。
而在2014年,項俊波又拋出了若干個保險“大項目”,其中抓人眼球的是新“國十條”、保險大數據平臺建設等,而這些意味著保險業在大保險、大資產管理的通途上將更進一步。
讓8.3萬億“活”起來
依賴“兩條腿”(保費收入+投資)走路的保險業已行至改革轉型關口。
年初時市場還在擔憂保險業投資收益率創新低,年底時便感嘆于:保險業實現投資收益3658.3億元,收益率5.04%,比上年提高1.65個百分點,創下近4年最好水平;利潤總額達 991.4億元,同比增長112.5%。
這得益于“2013年保險資金運用改革拓寬了投資渠道、優化了資產結構”,項俊波指出。另外,普通型人身險新單保費同比增長520%,增速創13年來新高,這是因為去年8月份啟動的壽險費率市場化激起了市場活力。
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2年,保險業投資收益率分別為1.89%、6.41%、4.84%、3.49%和3.39%,“大部分年度的收益率都低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曾指出。他坦言,保險資金運用面臨的突出問題是保險資金收益和結構不能有效支持負債;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等。
現在,保險業終于有了那么一點“揚眉吐氣”的感覺。
不只是“掙”錢多了,形象也在轉好。“經過兩年來的努力,治理銷售誤導和理賠難取得階段性成效,行業誠信服務意識逐步增強,社會滿意度不斷提高?!表椏〔ㄕf。
顯然,曾陷入發展瓶頸的保險業能有上述表現與項俊波的謀篇布局有關。
2014年,項俊波將落子“一個基礎、五個工具”的資金運用監管新框架,推動資金運用屬地監管試點,同時研究推行保險投資資產五級分類制度。
所謂“一個基礎、五個工具”是指,在加強非現場監測與現場檢查的基礎上,強化信息披露、內部控制、分類監管、資產負債匹配、資產認可等監管工具。
而讓8.3萬億保險資產“活”起來無疑是項俊波要下的一盤大棋。他給2014年中國保險業勾勒出三大改革重點:“深化費率形成機制改革、推進資金運用體制與市場準入退出機制改革”。
具體而言,可以期望的2014年政策亮點包括,諸如啟動“分紅險、萬能險費率形成機制,年底前力爭實現人身險費率形成機制的全面市場化;進一步放開投資領域和范圍,把更多選擇權交給市場主體;推進資金運用監管比例改革。推動建立資管產品集中登記交易系統,增強資管產品的流動性,發揮市場定價功能。支持成立中國保險資產管理協會。加快轉變監管方式,把監管重點由放開渠道轉變為風險監管;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推動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順利進行。
“正與國務院溝通,爭取促成國務院發布《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意見》,最快將于今年7月出來。這個新的保險業‘國十條’將對保險業下一步的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項俊波在2014年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透露。
這讓人想起2006年的保險業“國十條”,即《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這個中國保險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被譽為引領保險業于資本市場施展拳腳的“國十條”。如無意外,新“國十條”將會在深入拓寬險資投資渠道方面有所促進。
現在,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保險業正在成為某些基金“大佬”們的跳槽首選。吸引他們的不只是8.3萬億保險資產,還有保險投資的管理機制,至少入行后,他們無需為基金的排名而發愁。
“這是好事情,泛資產時代,這可能是一種趨勢,何況保險業也需要提升投資管理水平。”一位保監會人士稱。
雖然8.3萬億的保險資產在中國逾150萬億的金融總資產占比中不足一成,但是2013年中國保費規模已排名全球四位,直逼第三位。
大保險與“高壓紅錢”
事實上,項俊波從一開始就想把在金融領域不起眼的“小保險”做成未來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大保險”。目前進一步給險資“松綁”正體現了項俊波這一思路。
雖無明確的時間表,但屬于保險資金的時間窗口正悄然打開。這可以從保險資金廣泛參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等涉及民生項目的動作中看出來。實際上,不同于銀行資金,保險可以利用其自身的資金屬性,用股債結合的形式,對接實體經濟,如在去年的中石油管道項目中,以泰康資產牽頭的險資類銀團提供融資360億,借道股權投資做起了類銀行中長期貸款。
新的保險發展階段,項俊波又在思索:保險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如何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此外,國家創新社會治理機制,責任保險如何更好地發揮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減輕政府社會管理壓力的作用?
誠然,這些思考有待探索與實踐。但當務之急是,與“大保險”相配套的基礎平臺工作目前并不健全與完善;為此,保險業大數據平臺——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公司需要正在做的是,加快車險、健康險、中介、保單登記、再保險接受人登記、保險資金運用等數據平臺建設。
此外,包括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保險業,需防范四種“高壓紅線”:壽險滿期給付和退保風險、償付能力不足風險、流動性風險、資金運用風險等,以嚴防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保監會數據顯示,2013年壽險滿期給付達1742億,高現金價(1270.00, 6.30, 0.50%)值短期業務規模近2800億?!霸谝恍└呃碡敭a品的影響下,客戶的收益預期較以前明顯上升。未來一段時間,防范化解滿期給付和退保風險仍不可掉以輕心?!表椏〔ㄕf。他指出的對策是,要緊盯分紅公布期、集中給付期等敏感時點,落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和風險響應制度。
流動性風險也是一根高壓紅線。項俊波提示,去年以來市場資金趨緊漸成常態。一些保險公司的高現金價值業務,存續期通常為一兩年,甚至僅3個月,而匹配的資產一般超過2年?!斑@種‘借短貸長’的資金形式很容易出現流動性風險。而保險業防范流動性風險的經驗還比較欠缺。要疏堵結合,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監管?!表椏〔ū硎?。
一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高管認為,中國經濟面臨中長期結構轉型,更需要長線資金的現實背景下,保險資金運用已經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歐陽曉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