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保險人物印象
馬明哲吳小暉陳怡“老齡人”范勇宏(翟超/制圖)
導語:在經歷連續兩年的低迷期后,保險業在2013年終于找到了感覺。
盡管今年年初還有專家斷言保險業難以翻身,但實際走下來該行業卻表現不俗,連續多個月實現10%的累計保費同比增長,行業總資產首次突破8萬億、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突破7萬億元,再加上個別險企頻繁舉牌上市公司,2013年險資的一舉一動頗受資本市場關注。
對于普通公眾而言,今年保險業熱鬧得像一出芒果臺大戲:美女高管陳怡攜款出逃、“三馬”那廂“開架”這廂聚首合作、土豪安邦橫空出世百億舉牌、月光險光棍險懷孕險亮相。
證券時報記者通過5位業內代表“人物”為讀者勾勒今年保險業印象,并展望明年保險業發展看點。
1.三馬同槽:開啟
互聯網保險大幕
2013年,互聯網企業開始嘗試拆解金融業傳統行棋定式,每個金融企業都開始痛并愛著。但與其他金融子行業不同的是,傳統險企今年必須面對擁有夢之隊股東的眾安保險。
今年險企觸網熱情空前高漲,多家公司先后布局電商子公司、開設淘寶保險店,在“雙11”上拼高收益,整噱頭。當大家分析這是否就是互聯網保險時,中國平安[微博](40.84, 1.26, 3.18%)董事長馬明哲嘗試給出另外的答案。
眾安保險要成立的消息從年初炒到年尾,互聯網如何改變保險業的話題也從年初熱議到年尾。2月份,眾安保險拿到保監會批文;9個月后,馬明哲、馬化騰和馬云[微博]三人在上海宣布眾安保險成立,成為國內第一家互聯網保險企業。
作為穩健保守的保險人,馬明哲在眾安保險開業儀式上表示保險很復雜,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適合放在上網。作為“門口的野蠻人”,馬云則稱“實在想象不出保險復雜在哪里”,“所有傳統保險互聯網都能做”。
11月25日,眾安保險推出首個國內網絡保證金保險“眾樂寶”,通過收取保險費用幫助淘寶賣家釋放保證金。根據保監會最新數據,眾安保險11月實現264萬元保費收入。
顯然,攪動險企心弦的不是區區264萬元的保費收入,也不是滬上保險業門口多了一個野蠻人,惱人的是不知道這個野蠻人將要干什么,更不知道后面是不是還有其他野蠻人。
不過,在“眾樂寶”推出后一周左右,一封馬明哲給平安壽險的內部信件流傳出來。信中馬明哲說,“300萬壽險營銷員將失業”的說法純屬危言聳聽,互聯網并非萬能,同時寬慰員工“平安的業務員只要緊跟公司科技革新的步伐,不僅不會被淘汰,恰恰相反,科技會為你們插上新的騰飛的翅膀!”
盡管如此,這一舉動依然被媒體解讀為在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已經到了馬明哲不得不出來安撫傳統業務員工的地步。
2.土豪舉牌:
攪動資本江湖
作為重要的長線投資資金,險資一舉一動備受關注。隨著安邦的幾次高舉高打,2013年資本市場越發感受到險資的兇猛,險資背后的掌門人也開始受到市場的“關心”。
12月,安邦財險先后舉牌金地、招行,又傳聞收購世紀證券、永亨銀行,一時成為資本市場熱議焦點。這讓許多投資者不得不感慨:原來險企們才是真土豪。
舉牌事件后,安邦保險的前世今生被財經媒體一一挖掘,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小暉也隨之被推到臺前。雖然業界高度關注,但這位保險集團掌門人行事低調,網絡相關信息甚少,就連網上個人圖片與保險業其他大佬相比,數量也相當有限。
不過說回來,不差錢的可不止安邦。根據保監會最近公布的《2013年1-11月保險統計數據報告》,保險業總資產突破8萬億元,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7.4萬億元,其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投資0.76萬億,占比只有10.12%。
根據相關規定,險資權益類投資占比最高可為25%,而保監會今年下發的《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投資比例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表明,明年保險資金的權益類投資的比例有望上升至30%。
這意味著,保險公司手里確實還有大量“彈藥”。
總之,險企大佬們人精錢多,不知2014年的A股市場能否進入法眼,而繼續投入重金呢?
3.基金高管跳槽:
下一站保險業
從華夏基金[微博]跳到中國人壽(15.19, 0.39, 2.64%)擔任首席投資官,曾經的基金業大佬范勇宏執掌險企1.96萬億元資產的投向,而這只是基金高管跳往保險業多個案例之一。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保險業是公募基金人才培養基地,但如今這一狀態出現了逆轉,保險業正積極增強資管業務的優勢,吸引了不少基金經理。
今年6月,證監會與保監會聯合發布《保險機構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辦法》,允許保險公司、保險集團、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和其他保險機構采用發起設立或收購股權等方式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而根據新頒布的《基金法》,保險、券商今后可以發行公募基金產品。這給保險業資管業務發展帶來巨大想象空間。
與之相呼應,2013年多位基金公司高管集體投奔保險業。先是來自老牌公募基金公司華夏基金的兩位大佬,范勇宏和張后奇[微博]二人分別加入中國人壽和平安養老。緊接著市場又傳出消息,還有兩位基金公司高管將跳槽到基金公司。除去他們個人因素,必須承認的是,險資資管的相對優勢漸漸浮出水面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險企手握廉價長線重金,資金規模和普通基金公司不是同一數量級。以范勇宏為例,原東家華夏基金在三季度末的公募資產規模為2450多億元,而根據中國人壽三季報的數據,范勇宏負責的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可投資資產高達1.96萬億元。
此外,不用忍受業績下滑即帶來的贖回浪潮,有利于施展投資才華,也是一個誘人條件。而且沒有令人抓狂的排名壓力,對于基金公司高管和普通基金經理來說,足以喜大普奔。
4.美女高管出逃:
行業信譽需重塑
雖然都提供中介服務,但保險中介行業的社會聲譽遠不如券商,而且普通百姓又對保險中介行業或多或少存在誤解。年內,上海最大保險中介泛鑫保險高管陳怡攜帶巨款出逃,無疑對保險中介信譽帶來沉重打擊。
2013年8月,陳怡攜款出逃后,泛鑫保險回應陳怡已非總經理,保監會火速介入調查此事。緊接著,有多家銀行和險企被曝涉嫌卷入該事件,保監會下發緊急內部通知,要求全面排查保險中介業務風險。
這一條富有娛樂元素的財經新聞背后,公眾關注點不僅落在泛鑫爆發式成長史、保險代理人如何高端大氣上檔次,更落在保險中介可能存在的違規操作手法。例如違規返傭、自制固定收益理財協議、期繳打包變躉交等問題被媒體一一挖掘。有業內人士稱“早知道會出事”,顯然這并非業內秘聞。
8月19日,陳怡被公安部門從斐濟押解回國,出逃事件算是告一段落,但讓公眾擔心的是:泛鑫之后是否還有泛鑫?
對于保險中介的未來,市場人士最積極的想法是,保險專業機構發展20多年,中介機構數以千計,惡性事件其實并不多,泛鑫終究也只是個例。此次事件雖然暴露了部分保險中介機構的內控漏洞和監管漏洞,但也給予行業重新審視風險、加強監督管理的重要動力與壓力。
而最消極的想法的是,2014年保險中介要重振行業聲譽依舊任重道遠。
5.老人養老:
險企的金礦
隨著中國社會逐漸老齡化,“銀發經濟”被視作保險業下一個金礦,老齡人成為2013年保險業高度關注對象。
社科院一份報告表示,如繼續目前的養老體系,到2023年,全國范圍內職工養老保險將收不抵支,出現資金缺口,需動用養老金累計結余;到了2029年,結余也將耗盡。
年內,公眾熱議延遲退休和養老金缺口問題,折射出來的是基本養老保險的無奈和不給力。但這也給保險行業留下了拓展業務空間的可能。
12月,三部委聯合通知,允許企業年金個人繳費和企業繳費部分,在規定范圍可免征個人所得稅,退休領取時候按照工資薪金收入繳納個稅,實現個稅遞延。
長江證券(10.22, 0.33, 3.34%)預計,2013年~2015 年企業年金年化增速在19%左右,年增長規模約900億元~1000 億元。作為年金受托人和管理人,保險業或將最有實力分享這一盛宴。
以房養老和養老社區也是年內保險業的重要探索。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和《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業界看好“銀發經濟”,健康服務業有望達到8萬億元規模。
隨后,業界開始實施“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探索“以房養老”模式。不過,受到70年產權等問題困擾,以房養老開展或存難度。
9月,合眾人壽推出對接養老社區的實物養老保障計劃——“合眾優年生活持續健康退休社區”,養老社區進入實踐階段。
2014年,老齡化壓力進一步加重的中國如何養老,依舊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
(見習記者 曾炎鑫)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