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養老保險真會注定破產?
黨的十八屆三中開幕在即,關于當前的一些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的討論也進入白熱化狀態。
11月3日,《南方都市報》刊文《七問“社會養老”》,幾乎全文引用浙江財經學院經濟與國際貿易學院謝作詩教授于2012年8月29日所作的《為何社會養老保險注定破產?》,再度引發輿論關注。
在謝教授眼里看來,由政府主導的社會養老保險終將由于老齡化等原因破產。為此謝教授認為,最理想是廢除政府主導的強制社會保險,代之以儲蓄養老、養兒防老,以及基于市場的投資理財、商業保險等綜合保險體系。
筆者認為,在我國,養老問題仍然必須走政府主導的社會養老保險模式,輔之以以儲蓄養老、養兒防老,以及基于市場的投資理財、商業保險等綜合保險體系。
換句話說,社會養老保險不會破產。
其一,謝教授的相關分析幾乎是單純建立在經濟分析的基礎上,認為從經濟上,社會養老保險難以為繼。事實上,政府要主導社會養老保險,更為重大的意義在于政治意義。政府決不能因為老齡化提前或加速到來而放棄社會養老保險,否則產生的將是極大的執政風險和社會風險。
其二,政府要主導社會養老保險模式,另外一層意義還在于引導社會各界關注養老問題,在全社會樹立起一種養老意識。我們可喜地看到,正是在政府的有力引導下,各種養老的新措施、新思路、新辦法才層出不窮,社會各界參與養老事業的積極性才不斷提高。在昨天舉辦的2013中國老齡事業發展高層論壇上,“以房養老”首倡者孟曉蘇表示,“以房養老”方案或下月出臺,明年一季度有望推出產品。
其三,社會養老保險的經濟支撐風險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不用過于擔憂。一是我國經濟社會還將保持較高速發展若干年,有可以調度的資金;二是可以適度提高社會養老保險在整個財政支出中所占比例;三是可以用適度提高收繳比例,同時適度調低發放標準等辦法延緩壓力;四是老齡化問題嚴重的時間段只會持續20年左右,然后將逐步回歸正常水平,壓力高峰必然過去。
事實上,就我國當前而言,養老的經濟壓力還不在首位,而是人的壓力,即誰來陪伴老人才是重要問題。只要把社會各方積極性調動起來,養老絕不會成為困擾我國發展的因素,相反,可能會成為促進社會更加科學發展的動力。(黃道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