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首日 中小險企兩三個月內推費率改革產品
8月5日,人身險費率新政實施第一天。“未見集中退保現象出現,也未有新產品推出。”多家主流保險公司向記者這樣表述“平靜”的新政首日。
然而,看似“平靜”的表面下卻是暗流涌動。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雖然大型保險公司仍在靜觀其變,但中小保險公司已經在醞釀推陳出新。“我們正在根據費率市場化研發新產品,預計不出兩三個月,就能在市面上銷售。”
新產品兩大方向
從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了解來看,人身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之后,新產品開發方向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保額較之前相同,保費明顯下降;另一類是研發3.5%左右保底收益的傳統險產品。
8月5日上午,在某投行召開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一家機構負責人預計,改革實施之后,傳統險保費價格將下降10%至30%。“其中,定期壽險的新單保費預計下降10%左右,終身壽險、年金和長期健康險的新單保費將會下降30%左右。” 對于是否會采取降價措施,多家保險巨頭諱莫如深,也有若干大型保險公司內部人士私下向記者表示,“正在研究,暫無定論。”不過,一家大型壽險公司內部人士直言,其所在公司正在未雨綢繆,開發相應的新產品,主要目的是讓想退保的客戶實現成功轉保。
倒是中小保險公司的態度,與保險巨頭形成鮮明對比。滬上一家中小壽險公司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在醞釀新產品的推出,但相比降價,他們更傾向于開發一些更高的固定保底收益型傳統險產品。“對于一些新客戶而言,相比降價,他們對于‘保底收益’更加敏感,如果能將傳統險的保底收益提高到3.5%,相信會更具說服力。”
盡管不同規模的保險公司態度不一,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短期內,現有的保險市場格局不會因為費率市場化改革而發生很大改變。“傳統險目前主要集中在營銷員(個險)渠道,大公司經過長期的經營沉淀,在品牌、管理、投資、產品研發等方面均具有中小公司不可比擬的優勢,抗風險的能力強。”
考驗投資能力
在關注新產品的同時,業內人士更擔憂的是,費率市場化改革所引發的負債端變化,對保險公司的資產端無疑形成挑戰。淺白地來說,預定利率從過去的2.5%上調至3.5%,那么,保險公司相應的投資收益率也面臨提升的壓力,否則不但利差益有所下降,還會面臨一定的利差損風險。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人身險費率改革之前,保監會率先推出了保險投資新政、放開了投資渠道,給了保險資金更多的創新和操作空間。
一家保險公司投資部負責人坦言,“負債端和資產端的同時放開,使那些投資能力較強、投資收益較好的保險公司,有能力推出更有競爭力的保險產品,也就意味著他們有更多的資金去投資,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而那些投資跟不上的保險公司,則將在競爭中被淘汰。”
雖然短期之內現有市場格局不會大變,但業內人士認為,從長遠來看,在負債和資產端同時放開的大背景下,整個保險市場的分化將會加劇,真正差異化競爭的時代將來臨。
不難預見,資產端保險投資的更大開放,將意味著保險業的投資將更靈活,這將給那些有投資渠道和項目的保險公司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優勢,而投資收益的差異也最終將反應在負債端,即保險產品的銷售上,那些有投資優勢和項目的保險公司的產品將更具競爭力。
原標題:中小險企籌劃推費率改革產品:預計三個月內面市
相關新聞
更多>>